打造“有用的创业周”,铸就面向未来的创业力——这是11月18日开幕的2025(第19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提出的愿景。这场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主办的活动将从18日持续到22日,期间,围绕5大主题日举办40余场创新活动,逾百位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前沿科技企业、科创投资人和各界创新先锋汇聚一堂。何为“有用的创业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又为何鲜明提出“有用的创业周”核心定位,一起来这几天的复兴岛寻找答案吧。
在上海,不同层级、赛道的创业大赛、路演、论坛等各类活动频繁举办,相比在活动中混个脸熟、多加几名微信好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更关注到底获得了多少曝光、多少投资,对未来的创业到底能产生多少实际的帮助。这样的关注点,正是驱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提出“有用”二字的动力:“注重实效、追求落地、关注结果和价值,构建融智慧、资金和资源于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
围绕这个关键词,活动一方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欧洲商业天使网络(EBAN)荣誉主席保罗·安德烈兹等重量级嘉宾发表主旨演讲,并参加圆桌会议;另一方面,更注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最先一公里”的扶持,以耐心资本赋能早期科创企业成长。
在开幕式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首次安排两家“天使基金”资助的优秀“雏鹰企业”和“概念验证项目”展示分享,同时联动后续几天主办的“周六扒早期”天使基金资助企业投融资路演、GCC年度创业课堂等活动,关注概念验证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现并帮助青年大学生创业者在早期科技成果从“试验品”走向“产品化”的进程中,提供“天使基金”“从0到1”的公益服务。
此外,现场还揭晓了2025年度“天使基金”优秀雏鹰企业,上海算模算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迪镭曼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天使基金”资助企业获得荣誉称号,标志着这些企业已初步获得市场认可,站在了高速发展的起跑线上。作为优秀雏鹰企业代表,音书科技的创始人石城川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作为一名听力残疾人,他结合切身感受研发的听障人士专用沟通工具可以基于语音识别、深度学习语音降噪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会议、教学等场景,践行了自己的创业理念。
活动还连续第12届发布“年度天使投资人TOP30”榜单今年是第12次发布,鼓励更多人“投早、投小”。11月22日,“天使基金日”系列主题活动将为创业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创业资源对接渠道,年度创业课堂则将对“创心之路”创业数据研究报告(2025)进行发布及解读,聚焦投融资事件、投资机构变化、投资热点、创业生态和技术等热点话题,为创业者提供市场和行业剖析,共同探讨创投行业未来,同时还将从创业者本身、创业项目质量、创业领域环境等方向对创业基金会当年资助项目情况展开深度解析。“DoerLink接力计划”等专场活动更是切入概念验证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潜力赛道,切中原始创新创业痛点,切实解决“融资难、孵化慢”难题,提供“天使基金”“从0到1”全流程服务方案,推进科技成果的落地和市场转化,为创业项目提供融资舞台。
据介绍,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持续举办19年来,已吸引了来自国内123个城市的近160所高校和120多家媒体参与,发起投融资对接5000余次,大企业创新需求对接1000余次,10余万有志于创业的青年、企业家和创业服务机构代表以不同形式参与,覆盖总人数超过15万,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攀升。截至今年10月,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累计资助项目4664个,资助金额超12亿元。通过创业周平台,基金会汇聚创业者、投资人、创服机构,多方紧密协作,一批优秀科技项目通过“天使基金进校园”“创业训练营”“GCC年度创业课堂”等公益创服生态圈获得资助和成长,为服务国家产业战略、助力上海城市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