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端电动船为何要来武汉“体测”
东湖实验室打造的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平台。(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2025年2月,中国海事局发布《纯电池动力船舶技术与检验暂行规则(2025)》,明确将“陆上联调试验”列为船舶安全认证的必要环节,这极大地提升了试验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动力系统是船舶的“心脏”,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性能和生命力。
过去,动力系统需在船舶总装后下水测试,存在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返厂的风险,进而导致建造成本增加、进度难以掌控。
相较于传统燃油船舶,绿色智能船舶在动力系统、控制和能源管理方面更为复杂。陆上联调试验作为新能源船舶核心系统及关键技术验证平台,是确保实船试验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武汉,东湖实验室自主研发建造了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平台,这是全国首个绿色智能船舶动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平台。
这个平台为什么诞生在东湖实验室?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定义。
所谓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是指将船舶所有一次能源统一转变成电能,并实现综合利用的新型动力系统。
这一系统很像一些新能源车采用的混动模式:发动机烧油发电,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用电来驱动车辆行驶,同时为车内大屏幕、按摩座椅、冰箱等设备供电。
业界广泛认为,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可以大幅提升船舶机动性、操控性和运行经济性,同时显著降低振动和噪声,是继蒸汽机取代风力和人力,以及内燃机、燃气轮机、核动力取代蒸汽机之后的船舶动力第三次革命。
早在2003年,东湖实验室有关负责人就在国际上首创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技术路线,带领团队构建了综合电力系统基础理论体系,突破了大容量中压直流源、高功率密度电力推进、中压直流断路器、直流区域变配电等核心瓶颈技术,研制成功了大容量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性能指标显著优于国外中压交流系统,推动了我国船舶动力的变革。
2014年以来,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衍生的创新成果被广泛用于新能源船舶、轨道交通、智能微网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陆上联调试验平台,也是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延伸。该平台位于东湖实验室牛山湖园区,试验时可以模拟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工况,充分释放风险。
“只有全面通过严苛试验,我们才能放心地把动力系统交给船企。”东湖实验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东湖实验室综合电力系统联调试验平台具备低压直流、低压交流、中压直流、中压交流全系列综合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能力,堪称“三头六臂的哪吒”。该平台主要用于综合电力系统交付总装厂之前的地面试验,以验证综合电力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安全稳定性、技术可靠性、参数接口匹配性,并定量测试系统能耗水平。
2024年8月27日,中国船级社向东湖实验室颁发了国内首张《纯电池动力船舶动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机构认可证书》,填补了国内电动船舶动力系统地面试验的空白。
中国船级社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不仅可以满足各类内河及近海新能源船舶、海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需求,还可直接用于纯电动飞机和油电混动飞机电推进系统、全电车辆电传动系统、轨道交通牵引驱动系统的全功率试验,为各类电气化交通平台提供动力系统集成验证条件。
东湖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说,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平台将向全国科研院所、造船与船运企业、船舶管理部门开放。根据中国船级社有关要求,今后一段时间里,国产高端电动船舶投用前要到湖北参加“体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