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毛一斤的上门回收价,4000人共用一个回收箱,一袋旧衣卖的钱甚至抵不上送衣的路费。“扔掉可惜、回收难、价太低”,成了当下不少市民换季时的共同烦恼。
一边是居民家中有大量闲置衣物,一边是小区回收箱“无衣可收”;一边是旧衣回收代理业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边是大量电商低价盲盒“不退不换”。近日,记者通过多地走访、多方采访,追踪旧衣回收产业链,探究这“一锅粥”现状背后的成因与走向。
线下旧衣回收门店存货区
扔了可惜回收价低
旧衣处置陷入两难
“家里闲置衣物越堆越多,扔了可惜,送人又担心对方介意。”采访中,李女士的困扰颇具代表性。正是这份纠结,让越来越多人将目光投向旧衣回收。然而,回收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却让旧衣处理成了不少市民的“新愁”。
“几件质量不错的羊毛大衣和棉服,打包40斤,最终只卖了10块钱。”市民王女士通过好友推荐的旧衣回收小程序处理旧衣,业务员告知她衣物无需分拣,统一称重回收,但3岁以下和50岁以上老人的衣物不收。快递员上门取件后,隔天打开小程序显示回收金额为10元。王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不少居民对旧衣回收的定价机制表示不解与不满。
40斤旧衣回收的收入截图
拼多多毛衣盲盒
记者登录该小程序发现,平台设有积分商城,用户可通过下单增加积分兑换商品。另一款旧衣回收小程序则宣称全国可收、按件计价,羽绒服等高价衣物回收价可达每件70元,普通衣物即便有污损也可回收,但平台建议未使用过的衣物挂至二手平台交易。不过,有用户反映,在二手平台交易时常遭遇“到手杀价”。
11月4日,记者在银川东路一废品回收点询问旧衣回收事宜,负责人直言:“利润太低,不收了。”该回收站内堆满纸壳和塑料瓶,连成色较好的毛绒玩具也无人问津。除了定价问题,回收箱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据“爱回收·爱分类”官方报告,截至2024年底,青岛共投放2526台智能回收机。以青岛超1000万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台回收机需服务约4000人。有网友反映,部分回收箱因清理不及时已被塞满,无法正常使用。
有效回收渠道失衡
代理模式迅速扩张
11月5日,记者走访崂山区东都花苑小区和新竹路的“爱回收”投递箱,发现箱内以废纸箱、泡沫塑料为主,衣物占比极低。小区门卫透露,专门投递旧衣的居民很少,“大家宁愿扔垃圾桶,觉得回收价低,不划算。”
新竹路回收三轮车标牌
东都花苑小区本用来回收旧衣的箱内堆满纸壳
回收箱实际使用率低,市民如何处置旧衣?记者查询美团平台发现,除奢侈品回收外,普通衣物回收商家不足10家,且多为综合类回收商。回收箱的缺口让私营渠道占据市场主导。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旧衣回收商家数量呈上升趋势,既有小程序推广帖,也有线下门店广告。
线下一旧衣回收门店客流
11月4日晚,记者联系青岛一旧衣回收门店,工作人员表示,青岛回收箱“基本不够用”,多数人选择私营门店。回收价按方式区分:上门回收3毛/斤,到店回收5毛/斤。客源包括散客送衣和代理集中运输。11月5日下午,记者在该门店看到,工作人员正为多名居民称重旧衣,店主称高峰时日回收量达半吨,平日也有300斤至1000斤。
用于回收的旧衣
记者调查发现,旧衣回收行业已衍生出多层级代理模式。这些商家通过个人兼职、加盟连锁或小程序接单,在全国范围内广招代理“抢地盘”。
“零投资、零成本,分享小程序就能赚提成,对方成了你的客户或代理,就能持续为你创造收益。”有市民收到旧衣回收邀约后,记者联系到某平台商家。对方介绍,代理分为普通代理、团队代理、市级代理、省级代理等多个层级。普通代理直推用户前10单提成高达50%,间推用户提成5%;团队代理可根据团队人数享受5%至20%的额外分成;市级代理则可享受所在城市所有用户下单收益的分成。该商家告诉记者,有普通居民推广范围已经达到271人,接了174单,因为有的佣金高有的佣金就几块钱,总收益,该商家始终未透露。
用于回收的旧衣
然而,线下门店工作人员对代理模式持保留态度。“代理收的量不多,要攒一段时间才来送。”该店员表示,代理参与者以快递员为主,利用职业优势边收快递边回收旧衣。店员介绍,代理可以3毛/斤收衣,再以5毛/斤转卖门店;成色好的衣物收购价可达1.2元/斤,主要用于二次销售。
坐落在居民区里的回收箱
旧衣流向不透明
盲盒销售藏隐患
旧衣最终流向何处?这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在新竹路回收箱旁,一名三轮车车主告诉记者,他只收无法穿着的脏乱旧衣,用于加工建筑保温材料,较新衣物则拒收。而某全国旧衣回收平台工作人员称,部分衣物经分拣后出口至非洲国家进行二手销售,且售价不菲。
新竹路爱回收箱
店员整理回收好的旧衣
此前记者了解到,回收小程序页面明确标注出了旧衣用途,一共包含4种:山区捐赠、环保再生、清洁能源转换、出口非洲等国家。但通过进一步采访发现,实际流通中存在信息差。瑞昌路线下门店工作人员直言旧衣服全送去非洲二次售卖,而某二手回收负责人则公开表示,称部分商家会分拣出较好的旧衣,简单翻新后,以“尾货”、“孤品”名义在直播间卖9.9元、十几元一件,让消费者误以为捡便宜,实则买的是二手旧衣。
线下回收店
与回收端低价形成对比的是,电商平台上“衣服盲盒”热销。记者看到,这类商品售价从19.9元至199.9元不等,甚至有30元多件的套餐,宣传语为“论件买的衣服论斤称”,但均标注“不退不换”。部分消费者反映收到的衣物有异味、污渍甚至虫卵。记者联系多家店铺客服,对方声称商品为“专柜撤柜货”或“尾货尾单”,但未能提供具体货源信息和质检报告,货源透明度与质量合规性存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盲盒衣物的“品类、数量、来源”等信息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不退不换”条款涉嫌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属于无效格式条款。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正规渠道,避免陷入二手旧衣纠纷。
旧衣回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回收渠道不畅、定价机制不透明、流向监管缺失等问题。如何让旧衣回收更规范、更透明?业内人士指出,需加强行业监管,明确旧衣分类标准与流向追踪,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实习生 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