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鸡蛋,如何讲好军事故事?丨“破圈之声”
创始人
2025-11-12 20:03:14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摄影 辜鹏博

炸弹和鸡蛋、枪杆子和菜篮子,记者如何讲好军事与民生的故事?11月12日下午,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内容创新论坛在长沙举行。中国新闻网军事新闻部主任刁炜、总编辑助理马学玲先后发言,分享其以“新”为舟、中流击水,让中国故事直抵人心、走向世界的历程与经验。

【作品简介】

军事记者研究美国的鸡蛋?中国新闻网推出,巧妙将美国万亿军费与“鸡蛋荒”联系,剖析其军费失衡与民生困局。

【创作者说】

军事报道也能接地气?找到让读者秒懂的“鸡蛋”

中国新闻网军事新闻部主任 刁炜

作为军事记者,我们平时主要跟飞机大炮打交道,这次突然研究起“鸡蛋”,关心起美国老百姓的“菜篮子”,这是为何?

今年4月,美国提出要将国防预算增至1万亿美元,这无疑是一条重磅新闻。与此同时,受禽流感影响,美国市场一度出现“鸡蛋荒”,不仅鸡蛋供应不足,而且价格暴涨。

看似两者不相干,但记者梳理了大量相关报道,并依托权威数据算了笔账,想看看美国大幅增加军费,钱到底从哪里来?结果发现美国政府存在“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比如,拿关乎7200万美国人生计的医疗补助和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开刀。

确定选题后,又如何在严肃的时政报道中,找到更接地气、能与读者情感共通的连接点?“鸡蛋”就是这样一个绝佳的切口。

试想,如果我们空洞地讲“美国军费结构性失衡”,大家会觉得“这关我啥事”,但换成“美国纳税人的钱都用来买炸弹,老百姓快吃不起鸡蛋了”,网友肯定秒懂。道理很简单:民以食为天。

一边是美国军费飙升,另一边却是美国老百姓为买不到,甚至吃不起一颗小小的鸡蛋而发愁,这个荒诞感一下就出来了。而美国人“吃不起鸡蛋”的困境,还能瞬间打破国家、种族的界限,让各国民众直观感受到美国官方政策失衡带来的民生痛感。

同时,为了让专业的话题更加通俗易懂,我们运用了不少口语化表达,以增强网感,拉近与网友的距离,努力让复杂信息和抽象概念,变成读者脑中可感知的生动画面。

【媒体大咖说】

以“新”为舟,让中国故事直抵人心

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助理 马学玲

《有炸弹没鸡蛋?美国万亿军费太荒诞》这篇报道,是中新网不断创新探索的一个小小缩影。30年来,中新网已成长为一个拥有超5亿用户、传播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中宣部全新媒体生产传播效果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居央媒前列。

为何能不断再上新阶?我们何以在变局中开新局?核心在于创新。

一是以新视角建构新叙事。例如,“小切口”蕴含的“大能量”的Vlog《报道全国两会时,我握住了一双“特别的手”》。视频的主角是一位来自浙江的“渔民代表”,一双手饱经风霜。记者以“握手”这个动作为引子,从记者与代表的握手,讲到这双手曾经握起过多少被救者的手,再讲到他用这双手写下带有“海水味”的议案。它告诉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有硬核故事,又还要有价值引领,更要有情感共鸣。

二是以新协同激活新传播。“万众皆媒”的时代,到底该如何做传播?应变分散为联合,强化多元主体协作。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中新网着眼全球织网组网、深度整合海内外传播资源的合作传播,推出“足迹·丝路24小时”全球全媒体特别节目,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以7天7场直播+一场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全景全方位呈现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硕果,成功聚流量为力量,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三是以新技术赋能新业态。中新网积极拥抱前沿技术,借力技术,赋能新闻采、编、发全流程:率先成立“AI实验室”;用VR互动、数字人等技术激活文化遗产;用大数据赋能国际传播……

创新之路,是主流媒体在变革时代的必然选择。中新网将继续以“新”为舟,中流击水,让中国故事直抵人心、走向世界。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九三阅兵照片为何火爆出圈?新华...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当下,如何让有着94年发展历程、带着最深厚传统的国家通讯社,焕发新活力,展现新...
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 70多年前,麦当劳与汉堡王作为现代快餐行业的“奠基双雄”在美国诞生。两家企业都以“汉堡、薯条、碳酸饮...
西贝舆论风波整整2个月,生死如...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关系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民生行业。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达55...
一颗鸡蛋,如何讲好军事故事?丨...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摄影 辜鹏博 炸弹和鸡蛋、枪杆子和菜篮子,记者如何讲好军事与民生的故事?...
拼音教学改革观察:幼小衔接阶段... 今年秋季,全国一年级新语文教材落地满一年,教育部重申的“零起点”教学原则也在小学拼音教学中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