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机场、火车站成为许多粉丝的“追星现场”,粉丝拥堵出口、挤占公共通道,甚至为了近距离拍摄,与其他旅客发生冲突,扰乱公共秩序。然而,你知道吗?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用极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取艺人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
被告人张某被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她说自己原本是一名艺人的粉丝,喜欢到机场追星并拍摄照片,拍的多了后她发现,每次出发前,总会有人询问她是否能帮忙代拍照片。
被告人 张某:粉丝来不了北京,可能会找我去帮忙拍他喜欢的人,我把拍的图给他。
张某代拍了几回,每次都会得到一定金额的报酬,虽然不太多,但是很快,找她代拍的粉丝越来越多,还提出可以专门付费找她代拍,就这样,张某成了全职“代拍”。
张某交代,为了接到更多代拍业务,她加入了很多代拍群,群里会有人定期下发任务,指定拍摄某位艺人的照片。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人找到了她。
公诉人:你自己去拍这些明星的照片,信息是从哪儿来的?
被告人 张某:群里一个叫张平告诉我,找她买。 她那个时候跟我说她是在四川那边航空公司上班,假如说我要哪位艺人的,她就会把航班号告诉我,日子就好比说是明天,会给我说是明天的哪个航班号。
结识航空公司内部人员
可获取艺人精准出行信息
对这位自称叫“张平”又在航空公司上班的人,张某起初并未完全信任,她先从“张平”那里购买了一位艺人的个人信息,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到了艺人的航班号、出行信息。张某赶到机场,果然拍到了这位艺人。之后,两人开始频繁交易,而随着张某总是把许多在机场拍摄的热门明星照片发送到朋友圈,找她的人越来越多。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经常委托张某代拍的粉丝,主动联系上她,表示希望定时从张某处购买她所需要的艺人行程信息。
被告人 张某:他也是跟我说是自己追星,所以我想大家都分摊一下追星的成本,因为我找“张平”买也要钱,我就想说省点钱“卖”给他。
有了可以分摊追星成本出售信息的购买者,还有了靠谱的信息源,此后张某开始复制这种模式。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宋磊:张某向上家去索取这些信息,正好她有相关的职务便利,可以查询到相关的信息,然后提供到她的下家,到了下家手里以后,下家可能还要再进行转卖。当然她的下家收到信息以后,有可能还要再向下家,再往下一层,再去贩卖,是一种层层加价的过程。
50—80元每条
明星信息再被加价转卖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张某只需要提供艺人的名字,那个自称“张平”的人就会很快给到她对应艺人的准确身份证号以及航班出行时间。张某购买艺人航班信息的价格是每条50—80元,并且转手加价卖给其他人。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宋磊:查询航班信息,还有个人身份证号,然后卖给下面的粉丝群,赚取差价。刚开始每一条可能要加100元左右,后来张某的每贩卖一条信息,根据明星的火热程度加价也不大一样,最多的话可能能加到1000元左右一条信息。
2024年4月,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据查,张某交易了上百条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获利超过2万元人民币。
用假名贩卖艺人隐私信息
究竟是何人?
在警方查获张某的聊天记录中,她还声称,自己不仅有明星的航班信息,还有部分明星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等更隐私的信息。而向她提供这些信息的所谓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其实一直在用假名字和她交易,那向张某提供信息的人究竟是什么人?
实为航空公司外包客服
利用职务便利牟利
舒某就是一直和张某进行交易的人,她一直用“张平”这个假名字和张某对接,而之所以能够拿到那些艺人的信息,是因为她在航空公司外包的客服公司上班。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宋磊:据舒某交代,航空公司外包人员也有相关的保密制度,包括不能带手机进行录音录像,但是舒某利用她可以登录航空公司的购票系统的职务便利,她虽然没有进行拍照,没有进行摄影摄像,但是她把相关的信息记录在纸上,然后趁主管不备,然后把它带出来以后,把相关的信息再发送给她的下家张某,从而进行牟利。
非法获取上百条艺人信息
获利1万余元
据舒某供述,她的办公电脑里有一套航空公司的内部客服系统,只要输入乘机人的名字,就可以显示对方预定的航班信息、乘机人的身份证号。舒某与张某交易时,会根据张某提出的艺人名字,输入进系统进行查询。法院审理查明,舒某非法获取100多条艺人的航班信息、身份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给张某,从中获利共计13100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宋磊: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公民的个人信息轨迹以及通信内容,这些信息属于公民的核心隐私信息,只要达到50条以上就可以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按照相关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只要获利人民币5000元以上,就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要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并处罚金。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 石林山:明星艺人的一些出行信息,这些信息对外非法流出,不仅扰乱了一些公共的秩序,而且也对于当前的饭圈文化起到一些不好的推波助澜作用,可能滋生其他问题,比如说像代拍或者是侵犯公民隐私,敲诈勒索等一些其他违法犯罪的隐患,包括本案的被告人张某以及她的下线都比较年轻,甚至包括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都有。
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同时,检察机关认为张某的行为侵犯了公共利益,并依法对她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判令张某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2.3万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 马艳君:我们的公益诉讼检察主要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那么社会公共利益就是针对社会上不特定的大多数群体的利益来进行保护。被告人这种非法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她不但触犯了刑法,也是一种对不特定公民的身份信息、轨迹信息等个人信息的侵犯,也是侵犯到了社会公共利益,所以我们提出,要求她在省级以上媒体做一个公开的赔礼道歉。
法院认为舒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以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同时判令其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一万三千一百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并禁止被告人舒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航空客服代表类职业。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 石林山:本案中被告人滥用航空公司外包客服人员的查询权限,肆意获取乘客的航班信息身份信息,然后对外出售,直接导致这些个人信息持续处于失控状态,存在被不法利用的潜在风险。同时被告人将这些个人信息出售给张某等追星粉丝,代拍黄牛等群体,为这些群体扰乱机场等公共场所安全秩序提供了客观帮助,一定程度助推了饭圈乱象,因此禁止舒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航空客服代表类的职业。
隐晦符号暗语
反映平台算法漏洞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网络平台上,这些贩卖艺人信息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么除了信息泄露源头方以及倒卖信息中间商外,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上,网络平台该承担什么责任?
记者在小红书等平台上用艺人出行信息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关键词和符号,如“飞机”的动画符号、自查明星行程,航班缩写字母“hb”等进行搜索,下滑页面随即出现数十条相关内容。有的标明“白菜价自查航班信息”,还有的写着“自查10000个内娱明星的身份证号”等。点开其中一条帖子,除了封面标注的核心信息外,在帖子的评论区里还有很多出售明星信息的“卖家”。
进入“特殊”群聊
艺人信息白菜价秒发
记者私信这个“能进航班群”的账号,对方要求先转账1元,才能加入明星航班信息群。转账后,记者迅速被拉入一个名为“内韩出收航班 酒店 手机号 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的聊天群。群内几乎隔几个小时就更新一组艺人的行程,还有一个昵称叫作“收完清记录,问日期不回”的用户,直接发送了近2天内准备出行的30余位艺人出发起始地。只要付款3元,一名艺人近期包含详细航班号、出发及到达时间的信息便会通过私信被“秒发”。
记者打开微博,搜索航班缩写字母“hb”,其中有的帖子写着“1元出售某明星的行程”,记者点击投诉后,微博显示“投诉有效,已被处理”。
平台算法竟成为
明星信息贩卖推手
记者对小红书20条涉及“明星行程分享”内容的帖子进行举报,并补充说明此类网帖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很快,小红书平台反馈称“经核查内容违规,已做处理”。
但是当记者回到“小红书”首页时,页面显示大量包含“查航班”“白菜价出自查高铁航班信息链接”等文字和隐晦符号的帖子,并且在平台推荐的“发现”栏中持续出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许可:为什么举报越多,看到类似的这些帖子会越多,实际背后反映出平台算法的一个很大的漏洞,那么这个漏洞没有办法在算法推荐环节去识别哪些是不良的,哪些是良性的。
算法难辨暗语暗号
违规内容易流入推荐池
中央网信办近年来持续加强信息推荐算法治理,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网络平台要建立健全算法在赋能优质内容传播、违法行为识别发现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应用。同时督促指导重点平台针对性优化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调整信息推荐算法规则,在完善推荐内容审核方面。要防范算法推荐低俗不良信息。同时专家指出,平台企业还应强化人工审核力度、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许可:很多暗语暗号它确实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正常的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一看他就会知道它到底表现什么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全靠我们讲的直接看字符或者直接看这些代码,机器审核可能是没有办法判断的,这里面要加强人工审核。第二个要利用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AI大模型会更容易,它会比我们只凭关键词来检索会更加高效,而且更加准确。
同时专家建议,除了加强人工审核并不断提升技术手段,相关部门和平台企业还应联动,不断加大对发布这些违法、不良信息账号人员的惩治力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许可:要去采取一种更加治本的办法,而不能只是治标。而治本的办法在哪儿?在于并不是这些帖子本身的违法,这些帖子违法是一个表象,而根本是它的账号持有人的违法活动,因为所有的违法活动是由账号的持有人去发起的,我们要看到账号背后的实名认证的这些人以及实名认证这些机构之间的关系。
治理违法信息
需从“治标”转向“治本”
专家指出,治理违法信息需从“治标”转向“治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许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账号经常性的反复的发生违法的一些帖子,那么这些账号应该要有封禁处理。在未来这些账号的持有人,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永久地不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注册。所以我想从对于整个帖子的处理转向对于账号的处理,从账号的处理延展到账号背后的真实人身上,这样才能更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