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最近第八届进博会开幕了!这次进博会的规模那真是不得了,直接刷新了历史新高,展览面积高达43万平方米,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来参展,带来了近500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涉及医疗医药、汽车智慧出行、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而且,小夏发现,这次进博会还藏着一个大福利:大家拿着进博会的票根在上海消费,能享受1200多家商户的联动优惠呢!比如去上海老凤祥买黄金,拿着票根就能享受专属折扣,足金饰品每克能便宜100元,金条金牌每克也能优惠80元。(文汇报20251104)
不过,这个“凭票根享优惠”可不是新鲜事,而是近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兴消费模式。现在票根已经不单单只是一张凭证,而是逐渐转变为串联城市餐饮、酒店、零售等多种消费场景的“万能钥匙”。
回顾今年,“票根经济”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成绩表现也非常亮眼!
今年夏天,南京咪豆音乐节售出了6.5万张票,预估门票及周边产品收益超过3000万元。根据测算,从住宿、餐饮到大小交通,再到带动的周边景区出游消费,咪豆音乐节拉动了文旅消费超过1.44亿元。北京也在国际电影节中试水“票根经济”,带动相关销售额达251.7亿元。赛事方面,“川超”开赛以来,6.6元的票根撬动了数亿元的消费增量。“苏超”也实现了“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的杠杆效应……(现代快报20250520)
从规模来看,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票根经济市场规模增长至约2500亿元。预计2025年全球票根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000亿元,较2024年实现约60%的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票根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25%之间。(研精毕智市场调研报告20250820)
有人会好奇,一张小小的票根为什么能成为城市消费的“流量入口”,而且杠杆效应还这么强?
从本质看,票根承载消费者记忆与情感,是个人经历和文化体验的象征。它超越传统凭证功能,成为文化与社交价值的符号。而“票根经济”的魅力,在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既激发消费的内生动力,也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形成双赢、多赢局面。
对消费者来说,大家拿着票根,可以在后续消费中获得折扣、满减、兑换礼品等优惠,这可能会带来很多计划外的消费行为。而且,大家还能体验到不同领域的消费服务,加强了活动的情感链接。
商家也同样能收获很多,通过参与活动,商家可以和其他行业商家进行合作,进而吸引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目标客户群的消费者。同时,商家与不同领域的品牌或机构进行票根联动,能借助合作方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群体,扩大自身品牌的曝光度。
更重要的是,“票根经济”能激发我国消费市场的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它还能把碎片化的消费场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消费生态。这样一来,消费市场的整体活力和效率就提高了,还能创造出新的消费增长点。
不过,尽管“票根经济”潜力巨大,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一些“成长烦恼”。首先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其长期效应。很多地方搞票根活动主要靠政府补贴,商家觉得赚不到钱就不积极。其次就是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壁垒和难度,而且也很难合理分配利益。同时,“票根经济”涉及到文旅、商务、交通、财政等多个部门,消费券、商圈优惠、出行信息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这一块也缺乏统一的统筹机构和协调机制。还有的消费者认为纸质票根容易遗失,而且在享受优惠的时候并不方便。
对此,小夏认为,首先,可以先建立起完善的政策规划,推动文旅、商务、交通、数据等部门组成相应的工作推动机制,统筹政策制定和实施,构建“票根经济”生态圈。
其次,可以为赛事、演出等活动凭证分配唯一识别码,实现纸质票、电子票、二维码等跨形态流通。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客群精准设计票根产品,推出不同的产品组合。
最后,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票根经济的推进情况,重点考核包括票根使用率、二次消费转化率、商户参与率、消费者满意度等,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动态评估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引入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商家和企业参加票根经济的积极性。
温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为个股推荐。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