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是清朝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继承了康熙帝时期的盛世局面,并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雍正的统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处于“康乾盛世”的关键地位。然而,尽管雍正在治国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军事才能上,他却远不如他的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尤其是在武功方面,雍正的表现相对逊色。
清朝在19世纪之前所遭遇的最惨痛的败仗,正是在雍正时期发生的。这次战役对清朝来说是一场沉重的打击,参战的八旗军几乎全军覆没,京城的八旗家庭更是家家户户披麻戴孝,哀悼着阵亡的亲人。这场战斗就是清军与蒙古准噶尔汗国之间的和通泊之战。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讲述这场战役的经过,为什么它导致了清军的惨败,以及雍正如何处理后续的善后工作。 和通泊之战是清朝与蒙古准噶尔部之间最大规模且最惨重的一次失败。这段恩怨跨越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复杂而深远。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源于康熙年间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绰罗斯·噶尔丹,卫拉特蒙古是明代瓦剌蒙古的继承者。噶尔丹的家族背景非常显赫,是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的蒙古太师也先的后裔。 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击败了卫拉特蒙古联盟的盟主——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汗,继而通过武力整合,将分散的卫拉特蒙古各部强行统一,建立了以准噶尔部为核心的准噶尔汗国。更为极端的是,噶尔丹与西藏的五世达赖喇嘛勾结,借助藏传佛教的名义授予自己博硕克图汗的称号,宣告准噶尔汗国的正式成立。 噶尔丹不满足于现状,开始了扩张之路,征服了天山南路的叶尔羌汗国、费尔干纳盆地以及哈萨克各部。与此同时,他通过联合西藏的五世达赖稳固内部政权,对外则与俄国沙皇勾结,迅速将准噶尔汗国建设成中亚地区的一股强大力量,足以对抗清朝。 当噶尔丹扩张的步伐越来越快时,康熙帝正忙于处理国内的事务,先后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还在东北与俄军交战,国力因此受到了消耗,民生也陷入困境。噶尔丹看出清朝不会容忍他的崛起,便多次挑衅康熙,但康熙一时无暇顾及西北的局势,只能默许噶尔丹的扩张。最终,噶尔丹所统治的疆域已覆盖了今天的新疆、外蒙古及部分中亚地区,面积大约为700万平方公里,极大地威胁到了清朝的安全。 准噶尔汗国迅速崛起,并与沙俄达成合作,这引起了康熙的高度警觉。沙俄在东北与清军交战失利后,试图通过支持准噶尔来打破清朝西北边境的防线。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名,率军南下,企图占领喀尔喀部,显然是在为对清朝发动战争做准备。 康熙敏锐察觉到噶尔丹的野心,派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领八旗军前去阻击,但阿喇尼惨败,这使得康熙更加警觉。为此,康熙亲自出征,三度亲临战场,最终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成功击败了噶尔丹,噶尔丹兵败自尽。尽管噶尔丹去世,但准噶尔汗国并没有被根除,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承了噶尔丹的领导地位。 康熙之所以能够打败噶尔丹,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策妄阿拉布坦的叛变破坏。策妄阿拉布坦是噶尔丹的大哥僧格珲台吉之子,而僧格珲台吉曾是准噶尔的首领,死于内乱。噶尔丹趁机夺权,但他对两位侄子深感猜忌,甚至曾亲手杀死了索诺木阿拉布坦,导致策妄阿拉布坦最终反叛,投向了清朝。策妄阿拉布坦的背叛直接导致了噶尔丹的失败,也为清朝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得到了康熙的默许,继承了准噶尔汗国。 策妄阿拉布坦归顺清朝后,准噶尔汗国与清朝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关系。然而,策妄阿拉布坦的野心丝毫不逊色于噶尔丹,他开始逐步恢复实力,并不断挑起边境摩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策妄阿拉布坦派遣部队突袭拉萨,杀害了清朝扶持的和硕特部的拉藏汗,还囚禁了六世达赖,这一事件激起了清朝的强烈愤怒。 康熙立即派遣第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前往西北平叛。胤禵在多年的西北战斗中,逐步压制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势力,最终迫使其退守伊犁,不敢再轻举妄动。就在胤禵准备彻底剿灭准噶尔汗国时,康熙去世,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雍正继位后,因与胤禵有过皇位之争,并不信任其军权,因此以康熙去世奔丧为由召回了胤禵。趁机,策妄阿拉布坦向清朝求和,并煽动青海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面对内忧外患,雍正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了求和请求,并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接替胤禵平定叛乱。 年羹尧迅速平息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叛军主将逃往准噶尔,导致准噶尔汗国的元气大伤。此后,准噶尔汗国与清朝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然而,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他开始整顿军务,同时不断骚扰清朝边境。到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终于无法忍受,决定彻底剿灭准噶尔汗国。他以准噶尔拒绝和谈、藏匿叛军首领罗卜藏丹津为由,派遣八旗军发起讨伐。 这次讨伐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和通泊之战。自从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以来,准噶尔一直是清朝最大的边患,对清朝的威胁极大。雍正决定主动出击,意图一举歼灭敌军。在雍正召集大臣商讨用兵之策时,许多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包括乾隆的老师、大学士朱轼、左都御史沈近思以及鳌拜的孙子都统达福等都持反对立场,只有雍正心腹张廷玉力挺主战。最终,雍正排除了异议,任命黑龙江将军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领三万满蒙八旗军从北路进攻;同时,川陕总督岳钟琪任命为宁远大将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