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略
一说起演员回应观众,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套话连篇?但有一个回应,却彻底打破了这个偏见。
他没有感谢粉丝。没有宣传新作品。更没有煽情表白。
于和伟,这位刚刚凭借《沉默的荣耀》再次封神的实力派,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格局。
01
收视率破3那天。于和伟只回了十个字。
"我们同根同源,应该团圆。"
就这十个字。没有感叹号。没有表情包。甚至连多余的客套话都没有。
但就是这十个字,让两岸弹幕同时刷屏。泪崩。
记者问他台湾观众看剧后的反应时。他停顿了几秒。那种停顿不是在想措辞。更像是在消化什么很沉重的东西。
然后就说出了这句话。
当时采访现场特别安静。连摄影师都忘了调焦。
有人把这段视频截成短视频。播放量破千万。评论区全是"破防了"、"这就是演员的格局"。
更有意思的是。这句话传到对岸后。有台湾网友在PTT上写:"第一次觉得大陆演员说话这么有分量。"
分量在哪?不在字多。在于真诚。
02
其实于和伟这个人。一直就不太爱说场面话。
拍《沉默的荣耀》时。他把片酬捐给福建一个海岛小学。要求把图书馆改成"吴石图书角"。
捐款手续办完。他让财务不要出通稿。说英雄的名字比热搜值钱。
这话听起来有点"装"。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他的风格。
不煽情。不消费。就是觉得应该这么做。
剧播完后。有无数品牌找他代言。团队原本想让他开直播带货。毕竟热度这么高。不带点货都对不起流量。
他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不想把角色换成链接。"
一句话。把整个团队都说服了。
03
最打动人的。其实是他对待角色的态度。
48岁才接到吴石这个角色。导演最开始找的是更红的流量明星。一听要剃头、减重、练福州腔。档期全满。
剧本递到于和伟手里时。公司劝他再想想。古装仙侠报价三倍。
他说想试一次不用替身、不用配音的。
拍之前。他把吴石将军的照片贴在酒店镜子边。每天起床先对视十秒。像打卡一样。
杀青那天。他对着镜子说:"我尽力了,你也别客气。"
这种对角色的敬畏。在当下的娱乐圈里。真的不多见了。
有人统计过。整段采访6分47秒。他一共只说了93个字。平均每秒0.23个字。却拿下近十年演员访谈最高收视。
观众第一次发现。沉默比台词更有分贝。
现在回头看那十个字。"我们同根同源,应该团圆。"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政治表态。也不是刻意的煽情话术。
就是一个演过英雄的普通人。面对历史时的朴素表达。
04
剧播完后。于和伟微博粉丝涨了一百二十万。
他没发庆祝海报。只转发了吴石将军的旧照。配了三个符号:一杯茶,一支笔,一朵白色小花。
评论区最高赞留言是:"谢谢你把英雄演成人,而不是神。"
他回了一个双手合十的表情。再无下文。
很多人说于和伟"佛系"。其实不是佛系。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十个字的回应。胜过千言万语。
因为真正的表达。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它本身,就是最好的注脚。
于和伟这一生。从配角到主角,从无名到封神。却从未忘记过演员的本分。
他是那个宁可减片酬也要拍好戏的人。是宁可不带货也要保护角色的演员。
但也是他。用十个字教会大家一个温暖的真相:真正的艺术家,永远知道什么比流量更重要。
两岸观众能为同一部戏感动。这本身就说明。好的作品从来没有界限。
真正的表达。不是话说得多好听。而是心里想的,就是嘴上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