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拆解企业招股、估值、上市表现,以专业视角记录资本脉动。投资时间网携手标点财经联袂锻造“解码港股IPO”特别策划,深度探寻每一次资本浪潮背后的机遇与逻辑,敬请关注。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今年以来,一批国货美妆企业加速了IPO进程,在此之前的十年间,国货美妆巨头珀莱雅(603605.SH)、丸美生物(603983.SH)已实现上交所上市,上美股份(2145.HK)、巨子生物(2367.HK)也在随后成功登陆港交所。在此过程中,自然堂母公司伽蓝集团对上市始终保持“保守”态度,对外的口径始终是“只要能够解决资金问题,就可以不上市”。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伽蓝集团也改变了对上市的态度。2023年9月起,公司先后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BVI公司,在开曼群岛设立拟上市主体自然堂全球控股有限公司。近日,自然堂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募集资金用于加强公司在销售渠道的DTC能力、孵化及收购新品牌、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扩展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业务等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郑春颖在上海成立了伽蓝集团,并推出旗舰品牌“自然堂”;三年后,他和胞弟郑春彬出资成立了自然堂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承接了上海自然堂生物科技持有的知识产权和业务;2012年1月,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在IPO前夕,这家家族控股特征明显的公司刚刚完成一轮融资,罕见引入外部资本。其中,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通过美町公司出资4.42亿元,获得6.67%股份;加华资本出资3亿元,获得4.42%股份。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70亿元左右,跃升为“国货美妆独角兽”级别。不过,公司创始人郑春颖与其弟妹郑春彬、郑春威、郑小丹仍合计持有公司87.82%的股权,为绝对控制方。
2024年,郑春颖宣布了该公司全新战略愿景,那就是成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科技美妆企业”。那么,自然堂基本面距全国第一的目标还有多少差距?
中国前五大国货化妆品集团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和46.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54%;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3.03亿元和1.9亿元,2024年有所回落。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6.42%至24.4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2%至1.91亿元,增速趋于平稳。
就在公司小步稳行之际,2024年,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在营收规模上实现了对自然堂的超越;同期,珀莱雅成功突破百亿营收大关,进一步拉开了与自然堂的差距。此外,2022年至2024年间,上美股份、珀莱雅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53.9%和68.8%,远高于自然堂。
不仅如此,自然堂收入构成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对单一品牌依赖的问题。
据招股书披露,目前自然堂旗下共有5大品牌,分别为自然堂、珀芙研、美素、春夏及己出。其中,自然堂品牌涵盖护肤、个护、男士护理、彩妆等多个赛道,珀芙研、美素、春夏主打护肤产品,己出则专注于儿童及婴儿护理领域。2022年至2024年期间,自然堂品牌的收入占比由94.6%进一步提升至95.6%。今年上半年,自然堂品牌收入为23.23亿元,占比仍高达94.9%,始终为公司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自然堂主要品牌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同时,公司营销与研发失衡的情况也值得关注。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留意到,自然堂是中国美妆行业中首个建立“一盘货系统”的企业,该系统通过集成数字平台,将仓库、经销商与终端零售点连接起来,支持从在线下单、处理、结算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运营。此外,公司是中国美妆企业中,少有的具备从原料自主研发、生产到产品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
然而,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已经远不及在营销的花费。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开支为3.48亿元。其中,各期研发开支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8%、2.1%、2%和1.7%,研发费用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而同期,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57%、54.2%、59%和55%,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正在冲刺上市的自然堂来说,如何打破单一品牌依赖推出更多爆款产品,或是其需要向资本市场说明的。
投时关键词:自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