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基斯坦以及朝鲜的关系长期以来都备受关注。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重要盟友之一,被形容为“铁杆兄弟”,而与朝鲜的友谊则常被称作是“鲜血凝成”。那么,为什么中国愿意将先进的歼-10C战斗机出售给巴基斯坦,却不向朝鲜出售呢?这个问题的背后涉及到多种复杂的因素,既有国际规则的制约,也有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考虑。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情谊问题,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权衡。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
首先,回顾一下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历史军事合作。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巴之间的军事合作就已经开始。巴基斯坦空军长期以来面临着来自印度的军事压力,印度拥有苏-30战机、阵风等先进战斗机,这让巴基斯坦感受到不小的威胁。因此,巴基斯坦急需更新其空军装备,以保持与印度的军事平衡。
2021年6月25日,中巴两国签署了军事合同,巴基斯坦购买了至少25架歼-10CE战斗机,这是歼-10C的出口版本。2022年3月11日,首批6架歼-10CE战机顺利交付至巴基斯坦的明哈斯空军基地。歼-10C被巴基斯坦空军选择,是因为它具备高性价比,装备了源相控阵雷达,能够搭载霹雳-15导弹,射程远且机动性强,完全符合巴基斯坦空军的需求。
此前,巴基斯坦空军一直使用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战斗机。歼-10C与JF-17的兼容性较好,且巴基斯坦空军对其操作没有太大难度。在随后的“雄鹰”联合演习中,歼-10C也表现出色,展现了良好的作战能力。2025年5月7日,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的空战中,歼-10C战机也打出了亮眼的战绩,成功击落了印度的几架战机。
巴基斯坦能够购买歼-10C,一方面得益于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长期以来的紧密合作和无禁运的局面;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得到了沙特等盟国的经济支持。对于中国来说,这笔交易不仅能够帮助巴基斯坦增强防御能力,还能在南亚地区对抗印度,维护地区稳定,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为什么不卖给朝鲜?
而对于朝鲜,情况则截然不同。首先,国际社会对朝鲜实施了严格的武器禁运。从2006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18号决议开始,朝鲜因其核试验行为被禁止购买包括战斗机在内的各种军事装备。此后,联合国对朝鲜实施的制裁逐年加码,禁止其获得航空装备、燃料等物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有义务遵守这些国际决议。
如果中国向朝鲜出售歼-10C,不仅会违反联合国决议,还可能面临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巨大压力。在朝鲜的核问题上,中国一直保持谨慎,尽力避免局势恶化。因此,出售武器给朝鲜,尤其是像歼-10C这样先进的战斗机,可能被视为助长核扩散的行为,这与中国自身的战略立场是相悖的。
经济与军事现实
其次,朝鲜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朝鲜的GDP仅为300多亿美元,军费预算也仅约为40亿美元,而一架歼-10C的基本价格就高达4000万美元,加上导弹、维护、训练等费用,总体价格非常高昂。即便巴基斯坦可以通过沙特等国家的援助来支付这笔费用,朝鲜却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朝鲜的军事开支主要用于维持庞大的常规军队以及发展核导弹武器,这意味着它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战机。
朝鲜的空军装备多为上世纪的旧式飞机,如米格-29、米格-21等,飞行员的年飞行时长也远低于国际标准。即便中国出售歼-10C,朝鲜也难以配备相关的预警机、电子战系统和数据链等现代化作战装备。换句话说,朝鲜的现有军事体系与歼-10C的高端配置并不匹配,朝鲜很难充分发挥该机的战力。
地缘政治与安全考量
再者,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朝鲜的局势更加复杂和敏感。朝鲜是中国的邻国,也是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缓冲区。中国不希望朝鲜过于强大,以免失控引发更大的地区冲突。而朝鲜的核武器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外交难题,中国一方面支持联合国对朝鲜实施制裁,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援助食品、化肥和能源等来维持朝鲜民生的稳定。
如果中国向朝鲜出售先进的歼-10C战机,可能会给美国、韩国等国提供更多借口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从而加剧中国的安全压力。中国并不希望朝鲜成为自己在东北亚的军事“前锋”,而是希望通过稳定的外交手段来维持半岛的平衡。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不向朝鲜出售歼-10C战斗机,背后是多方面的考量。从国际规则的制约,到朝鲜经济和军事体系的现实限制,再到地缘政治的敏感性,这一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中朝两国有着长久的友谊,但在实际的战略利益面前,情谊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未来,如果朝鲜能够解决核问题并重新融入国际社会,或许有机会重新考虑军事合作。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出售歼-10C给朝鲜仍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