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解放军空军歼16战机成功锁定并拦截了美军F-22A战机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区空中优势的讨论上。马来西亚《亚洲防务安全》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这一事件激起了关于区域空中力量新一轮的讨论。
许多美国的民间军事分析人士对这一事件表示怀疑,但美国空军并未做出正式回应。根据美国军方的惯例,选择沉默往往意味着默认承认。对于中国而言,成功反隐身的对抗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16年,中国的JY27雷达就在珠海航展上亮相,且曾成功探测到F-22在韩国的起降。此后,JY27雷达又在叙利亚和委内瑞拉等地发现过F-35和F-22的踪迹,证明了中国在反隐身技术上的实力。
地面雷达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地面,预警机和战斗机上的雷达也可运用类似技术来突破美国的隐身技术。但在东南亚国家中,这一技术尚未得到广泛认识,因此他们对中国具备反隐身作战能力的看法仍然存在质疑。
另一个因素是,F-22A被认为具备绝对的空战优势。美国空军在研发五代机时,超视距空战还未成为主流,近距离格斗空战仍是重点。F-22A的超机动能力,尤其是在近距离空战中的表现,已在多次红旗军演和航展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因此,东南亚的空军装备,如F-15、F-16、苏-30和阵风等,依然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战机,尽管法国的阵风战机曾在个别格斗对抗中战胜过F-22,但这类情况极为罕见,大多数时候,东南亚空军难以与F-22匹敌。
马来西亚媒体指出,歼16是基于苏-30MKK开发的双座多用途战机,经过大量的改进,特别是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航空电子设备、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并安装了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具备了较强的反隐身作战能力。尽管如此,歼16与F-22之间依然存在代差,但中国用一架歼16成功驱逐两架F-22的事件,彻底打破了东南亚国家空军的认知。
国内分析人士认为,尽管F-22的技术优势依然显著,但美军飞行员的训练时长严重不足,尤其是F-22A的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间仅为88小时,远远低于解放军飞行员的200到300小时。由于训练的不足,美军飞行员的战斗力未必能够完全发挥出来。而中国飞行员凭借过硬的个人素质和更为系统化的训练体系,可能创造出歼16驱逐F-22的奇迹。
这一结果无疑会改变东南亚国家的认知。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拉拢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通过联合军演等手段增强军事合作。多年来,这些国家一直认为美国的空中霸权是无法撼动的。尽管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遭遇挫折,但其空军在战争中的表现依然强势,且F-22战机的出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空中的主导地位。马来西亚虽采购了苏-30战机,但其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威慑周边国家,而印尼采购的F-16与F-22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能够凭借四代机甚至五代机与美国争夺制空权。如果中国的五代机进入东南亚空域,天空的主导权将会发生根本变化。失去空中优势的美军将难以展开有效的战术行动,这也意味着美国的军事霸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将大幅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谁才是该地区新的主导力量。
马来西亚等中小国家对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异常敏感,这直接决定了他们将选择跟随哪种国际秩序。如果美国的霸权依旧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些国家将不得不接受美国所主导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秩序。而如果中国能够赶走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它们则可能选择拥抱中国主张的国际秩序。F-22和美国航母曾是美国军事霸权的象征,但如今,随着美国航母的受损和F-22被中国歼16击退,东南亚国家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