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口志文与小保方晴子,为何日本诺奖多?
创始人
2025-10-14 08:05:53
0

今年的诺奖率先开盘的生物医学类,又是日本人捷足亮相。日本以1.2亿人口,中国的十分之一不到,却能斩获28次诺贝尔奖,而中国本土自科类诺奖实际上只有屠呦呦一人,靠的还是老祖宗的智慧加时代特色的“大会战”中的脱颖而出。

同为东方人的智慧,平均智商亦很相近,两国这样的差距到底是为什么?

1,科学家的气节和科研领域的风清气正。

与日本今年诺奖得主同专业的还有一位名人,叫小保方晴子,同属生化专业。小保保当年以科研造假事件而闻名于世,该事件直接导致小保方的指导老师羞愤自杀,知耻近乎勇!同期或相隔不久中国有若干科研造假丑闻,当事人毫发无损,照样继续腆着脸做“科研”。而按照许晨阳的揭示,科研领域论资排辈利益交易和造假“成风”。

2,逐利和拼“待遇”与长年坐冷板凳。

看看中国科研领域有几个傻傻地长年坐冷板凳苦熬的,都在为眼前利益为“待遇”而拼。而科研领域的成功者得势者和当道者(掌握话语权者),都是为待遇而拼的胜者。包括职称待遇,帽子待遇,而最为高档的最具压倒优势的是官职待遇。一位网友给我前文留言问:日本今年诺奖得主是什么职务级别?语含讥讽。

日本多位诺奖得主得奖前都是长年默默无闻,无名气加低待遇。以今年的诺奖坂口志文为例。由于观点新颖加研究方向的开创性,他的研究选择长年不被认可,以致长期“待遇”低廉,甚至获得一普通教职都困难,但坂口坚定地和苦苦地坚持了下来。

3,自由驰骋之思维和敢为天下先的胆略。

中国科研人聪明,不打无把握之仗,往往是别人开创的局面,机会希望把握大了,就跟风研究。同时,作为科研人最需要的是自由驰骋之思维,敢于打破常规的胆略,中国科研人由于自小的环境文化教育熏陶,压个性,顺权威顺强者,这方面呈“先天缺乏”。以数学为例,日本数学家往往能做出石破天惊的重大猜想,如为解决费马大定理首先开辟通道的谷山志村猜想,著名的挂谷猜想,近期亦出名的竹内猜想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项诺奖获奖人共有三位,但作出奠基性和开创性工作的是坂口志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油... 当国乒前往印度参赛的时候,很多球迷就一直表示印度这个团体亚锦赛,国乒非要参加吗?我们已经拿了那么多的...
原创 厉... 当美军航母指挥官还在翻阅防空手册时,无侦-8已在5万米高空拍完了整个舰队的高清写真,来去自如的速度堪...
稀土,为何成为中国的“杀手锏”... 稀土,屡屡成为我国关税反制的重要筹码。 我国在稀土产业方面的优势在哪? 1 稀土有何威力? 稀土,顾...
未来智能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 AI硬件公司未来智能昨天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 这也是未来智能自...
互殴案的证据为何“一边倒”? 樊贺 叶晓玲 检察官在办理一起乡邻因琐事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中,发现证据存在矛盾及不合理之处,经自行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