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她的命运仿佛早已注定,但她作为侯门之女,她真的没有挣扎,真的甘心青灯古佛过一生吗?
但凡有得选择,谁不想拥有安稳幸福的生活?惜春自小洁癖,冷心冷面,那是她的身世使然。
她母亲早逝,父亲在贾府却是个说不得的秘密,哥哥贾珍对她漠不关心,她只有靠冷漠将自己保护起来。这是她的保护色,并非她的本性。
一个女子,在最美好的年龄选择出家,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只有出家为尼,才能够保存自身,这是唯一的法子和出路。
“勘破三春景不长”,这是惜春的觉醒,她要果断的做出选择,才能逃离像三个姐姐那样的命运。
其实在文章开篇,贾府就开始“卖”女儿维持表面的富贵了。
贾元春就是被卖的第一个女儿,只不过买家是皇家。元春是为无能的父辈献祭,她牺牲自己的幸福换取贾府的面子。
贾府的男子不少,壮年的贾政,贾赦,贾敬,但没有一个能够做出足够的功绩来承接上一辈顺延下来的荣耀。继承了爵位也只是空有其名,并无其实。
为了国公府的体面和生机,他们卖了第一个女儿给皇家。说得好听点是入宫为妃,实际上也不过是伺候皇家的奴才。元春省亲和袭人探母本质上是一样的。
第二个被卖的女儿是贾探春,这回的买家是南安王妃。贾母生日那回,南安太妃过来看贾府的姑娘,看中了探春认为义女。
平白无故成为南安太妃的女儿,并封郡主?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这所谓认女儿,不过是作为南安太妃真女儿的替身出嫁。太妃不舍得真正的郡主远嫁和亲,就给了贾府这份“荣耀”。
从皇家到南安太妃,从皇妃到王妃,买家的身份降低了,贾家女儿的身份也降低了。这也证明了贾府在一步步跌落。
这个时候,本应由青年一代的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来撑起这份家业,但他们同样没能支楞起来,只能沉默应对,只能以贾府女儿的命运去换来一份安宁。
接下来被卖的女儿是贾迎春,这次的买家是孙绍祖,真的是一个不如一个了。
这场婚姻甚至是用来抵债的。迎春的价值本不至于这么低,只是她在待价而沽的时候,遇到了事,价值崩盘了。
以贾家的身份本来还看不上孙家的,但是王夫人带头发动了抄检大观园的行动,抄完后,迎春就被嫁过去了。
抄检大观园事件,印证了三姑娘说的那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非得从内部开始腐化”。
这次抄检事件,让贾府的姑娘遭受了莫名之灾。匆匆出嫁的迎春,婚后被拳打脚踢,不过一年就奔了黄泉。
三春去后诸芳尽,这说明贾府气数已将尽。惜春目睹了三位姐姐的遭遇,此时的她不决断选择出家,她也将会面临被卖的命运。
迎春仅因为身边丫鬟的事就跌了身价,那出身东府的惜春又当如何?
外人都知道东府是个大染缸,“除了门口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拿出贾珍妹妹这样的身份,更加配不上好人家了。
迎春被卖进了狼窝,轮到东府的四姑娘时,买家只怕是比中山狼都不如。
所以惜春只能选择逃离,但是她一个弱小的少女能逃到哪里去,唯一的出路就是遁入空门,出家为尼。
青灯古佛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但是惜春至少躲过了贾府的抄家,躲过了被发配或者没入官籍的遭遇。这已经算是赚了。
贾府被抄后,比惜春还小的巧姐,被卖进了青楼。如果惜春没有出家,那她的命运和巧姐有何不同?巧姐最后还幸得刘姥姥救赎,若是四姑娘,只有拼得一死了。
上一篇:如果想区分好人和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