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中国大满贯上,女单决赛再次迎来国乒双子星的对决,虽然孙颖莎此前在国际赛场上对阵王曼昱的成绩是18胜9负,占据绝对优势,且双方最近一次交锋——澳门冠军赛女单决赛,孙颖莎也是赢家,但这次比赛的形势却发生了反转。
孙颖莎虽然赢下了第一局,但是随后王曼昱凭借新的反手体系占据上风,将比分反超至3-1。孙颖莎虽然在第五局通过调整看似破解了王曼昱的新技术,但随后第六局却像突然断电一般仅得2分就遗憾丢冠。对于这样的情况,王曼昱解释说是因为过去和孙颖莎频繁交手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因为“运气好”。
邓亚萍在赛后复盘中表示,孙颖莎表现很出色,她的确利用发球牵制王曼昱,后面通过站在正手位发球进行抢攻,而正手本来就是她的杀手锏,但这次却并未更多使用正手。邓亚萍也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没有充分运用自己的得分手段?邓亚萍猜测,使用正手发球和步法体系需要充足的精力和体能支撑,但近期赛事密集,可能影响了孙颖莎的发挥。
王曼昱近期同样兼项参赛,为何孙颖莎消耗如此巨大?女单颁奖仪式上,孙颖莎先出场领取亚军奖杯,随后她站在一旁等待冠军王曼昱入场时,出现了令人意外的一个细节:孙颖莎甚至难以承受亚军奖杯的重量,赶紧放下奖杯甩手腕放松。若非实在难以忍受,她怎会在颁奖仪式上做出这般举动?
由此可见,孙颖莎并非对王曼昱的新技术无计可施,在身体状态欠佳的情况下再与王曼昱硬拼即便能够夺冠,也不利于后续恢复。毕竟,无论谁赢都是中国队夺冠。况且,下半年最重要的几项赛事中,亚锦赛团体赛、混合团体世界杯,尤其是全运会,哪个不比大满贯更重要呢?
或许,孙颖莎也明白避免超负荷的重要性了,正如王楚钦曾对记者说出的那句:“(我)是人不是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