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至13日,2025年的诺贝尔奖将陆续揭晓。
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6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西蒙,以表彰其“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
评选委员会认为,他们鉴定出免疫系统的“保镖”——调节性T细胞,从而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些发现也促进了潜在疗法的开发,目前这些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人们希望能够治疗或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更有效的癌症治疗,并预防干细胞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
今年诺奖为何“花落”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是一段充满挑战与突破的科学旅程。
时间回到1995年,当时普遍认为,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耐受性主要通过胸腺中潜在有害免疫细胞的清除(即“中枢耐受”)来建立。然而,日本科学家坂口西蒙(Shimon Sakaguchi)逆流而上,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发现——他揭示了免疫系统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并首次发现了一类此前未知的免疫细胞,它们在保护人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侵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1年,玛丽·布伦科(Mary Brunkow)和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取得了另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研究一种特别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小鼠品系,发现这些小鼠体内一个名为Foxp3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更重要的是,他们进一步发现,该基因在人类中对应的突变会导致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PEX。这一发现为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线索。
仅仅两年后,坂口西蒙再次将这些看似独立的发现联系起来。他通过实验证明,Foxp3基因正是控制着他在1995年发现的那些细胞的发育。至此,这些细胞被正式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它们的主要职责是监测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确保免疫系统能够对自身的组织保持“宽容”,避免不必要的攻击。
这几位科学家的发现共同开创了“外周耐受”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的发展。目前,一些基于这些发现的疗法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此外,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也可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排斥反应。
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不仅加深了人类对免疫系统复杂性的理解,也为开发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战胜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根据诺贝尔的遗嘱,由瑞典的卡罗琳学院这一医学院及研究中心,来负责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
百余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们孜孜探索,研究成果涵盖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代谢学及免疫学等诸多领域,推动着世界医学进步,造福着人类社会。
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他发现的血清疗法,为白喉和破伤风疫苗方面取得进展奠定了基础,被称赞“给了医生战胜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疟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之一。而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32年,年仅32岁的加拿大生物学家弗雷德·班廷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与合作者麦克劳德共同发现了胰岛素,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近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24年,美国两位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Victor Ambros)和加里·鲁夫昆(Gary Ruvkun)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2023年,美国两位科学家卡塔林·考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获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核苷碱基修饰,从而能够开发针对COVID-19的有效mRNA疫苗。
2022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获奖,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种的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
2021年,美国两位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雅顿·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同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2020年,美英三位科学家哈维·阿尔特(Harvey J. 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查尔斯·M·赖斯(Charles M. Rice)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
来源:人民日报、中新网、新民晚报
本期编辑: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