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法国海军在西部海域发生了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法国海军特种部队成功登上一艘名为“博罗凯”号的油轮,并将其押送至圣纳泽尔海军基地。该油轮重达11万吨,悬挂着非洲贝宁国旗,船上有两名中国船员——一名是船长,另一名是大副。法国当局表示,这两名船员拒绝提供船舶国籍证明,因此被当场扣押。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尤其是涉及到国家间的博弈和复杂的法律问题。那么,为什么这艘油轮会被法国扣押呢?其根本原因与油轮上所载的货物有关——这是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原油。油轮从俄罗斯普里莫尔斯克港出发,原本打算将这批油品运输到印度的瓦迪纳尔港。而法国海军的行动并非突如其来,他们已经对这艘船进行长时间的监视,才做出了决定。
早在2025年2月,欧盟就将“博罗凯”号列入制裁黑名单,原因是它被认为隶属于俄罗斯的“影子舰队”。这些“影子舰队”通常是俄罗斯为了规避西方的石油制裁而设立的船队。这些船只会频繁更改船名,并挂上其他国家的旗帜,继续运输俄罗斯的石油。西方国家认为,这些船只缺乏正规保险,船只维护也不达标,存在较大的海上安全隐患。因此,法国此次扣押油轮,是依据欧盟第16轮对俄制裁中的相关条款,认为该船违反了制裁规定。
然而,俄罗斯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普京在10月2日公开表示,在公海拦截油轮属于“海盗行为”,并强调该油轮悬挂的是第三国国旗,船员也并非俄罗斯人,因此无法确认该船与俄罗斯有任何直接关系。此事的另一引发点是,9月下旬,丹麦多个机场因不明无人机活动被迫关闭。丹麦军方调查发现,这些无人机的飞行路径与“博罗凯”号的航行路线几乎一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提到,这些事件之间的关联需要“高度谨慎”,但法国检察官办公室并未如此谨慎,直接以“涉嫌参与无人机干扰”为由展开了调查。
“影子舰队”并非首次陷入类似麻烦。2024年12月,芬兰曾扣押一艘俄罗斯油轮“Eagle S”号,理由是该船导致了海底电缆的断裂。因此,西方国家对“影子舰队”的警惕,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制裁层面,安全问题也变得至关重要。
此次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名中国船员的被扣情况。法国方面表示,这两人拒绝提供船舶国籍证明,并没有配合调查。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博罗凯”号挂的是贝宁国旗,按照国际法规定,船籍国应是贝宁。其次,这两名中国船员只是船员雇佣人员,是否有义务提供船舶所有权证明并没有明确答复。
目前,中国外交部尚未对此事件作出正式回应。过去类似情况中,中国一直主张按照国际法保护船员的合法权益。例如,在2024年3月,中国籍的“黄埔”号油轮在红海遭到胡塞武装袭击时,中国政府便明确要求保障船员安全。因此,这两名中国船员的法律地位以及如何处理,将考验中法之间的外交沟通。
俄罗斯的回应也令人关注。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多次表示,俄罗斯没有掌握有关该船的具体信息,甚至表示“不知道你们说的是哪艘船”。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应在俄乌冲突中并不少见,俄罗斯显然不愿意直接卷入法律纷争,同时也想为未来的谈判保留余地。普京则警告称,扣押俄罗斯石油运输船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俄罗斯几乎完全依赖“影子舰队”维持其石油出口,约70%的石油出口量都依赖这一船队。这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因此,扣船事件可能成为俄罗斯与欧盟在能源领域博弈的新节点。
此事件还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首先,争议之一在于船旗国的管辖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可以对外国船只进行管控,但必须遵循“无害通过”的原则。如果法国不能证明该油轮违反了相关法律,他们的扣船行为可能会被视为滥用权力。其次,“影子舰队”的合法性也充满争议。欧盟认为这些船队是为了规避制裁,但国际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影子舰队”。俄罗斯认为,这些船只是正常的商业运输船,西方的制裁本身就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双方在法律理解上的巨大差异,意味着这一事件的解决可能会长期拖延。
目前,“博罗凯”号仍被扣押在圣纳泽尔基地,关于两名中国船员的后续处理尚未明确。法国检察官表示将继续调查,并不排除提出刑事指控。而俄罗斯可能通过外交手段施压法国,甚至采取反制措施,如限制欧盟能源运输。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不卷入大国之间的争斗中保护自己公民的权益,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