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重庆市召开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坚持龙头带动、创新制胜,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
近年来,重庆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都呈现出“万马奔腾”之势。在9月的慕尼黑车展上,欧洲首位深蓝S05用户的交车仪式与赛力斯高端新能源汽车AITO 9、AITO 7及AITO 5全新中东版车型的发布会相继举行,令欧洲业界惊叹于“重庆智造”。前不久,市经信委公开了今年1—8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生产制造69万辆,同比增长31.4%,这一亮眼数据,为“十四五”时期重庆制造业的成绩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经的“重庆制造”正加速迈向“重庆智造”与“重庆创造”。这份成绩与自信,源自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全方位产业优势,“智造”与“创造”的动力则在龙头牵引与创新赋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成熟,车企之前正在加速复制成本控制能力,但企业赖以生存的管理优势并非不可逾越的护城河,销量基本盘也随时可能被友商冲击。从“经济型”到“高端化”,从优化供应链到全域自研,不断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才能建起规模化优势,走出价格战泥潭,站上价值战高地。
规模化、高端化、全域化,离不开领军企业的龙头牵引。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赛力斯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核心零部件企业就近布局、高效协同;成千上万的上下游企业,被纳入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它们一个代表“国家队”的全域进攻,一个代表“生态圈”的精准打击。这也是为什么,定价50万元级的问界M9,2024年销量能突破15.1万辆。长安的数智工厂里,平均每60秒就能下线一辆新汽车。从机械臂的每一次翻转,到生产线的每一次升级,重庆智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新能源汽车的新未来。
如果说做大做强领军企业,是重庆加速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牵引“方向盘”,那么推进“软件定义汽车”进程、强化AI赋能就是提升“加速度”的新“引擎”。电气化是新能源汽车的当下,智能化才是未来。在智能驾驶领域,智驾系统正进入由AI大模型驱动的发展阶段。在智能座舱领域,大模型与座舱的结合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将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其客户价值也绝不低于智能驾驶。
已推出行业领先的RLM智驾大模型,L2+级方案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上车,并规划了明确的L3(2025年底)和L4(2026年下半年)方案路线图的千里科技,依靠AI赋能,让座舱更聪明、更流畅、更全能,将人车交互体验提升到新的维度,也让重庆汽车产业深度进入了由硬件和软件双轮驱动的全新阶段,为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上游产业链尤其是“AI”智驾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安的“国家冠军”之路,赛力斯的“高端专家”模式,以及千里科技的“AI大脑”赋能,共同构成了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极具示范意义的“重庆样本”。这背后,是以做大做强领军企业这个“方向盘”为总牵引,以强化AI赋能为新“引擎”,两者互为支撑,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用“重庆智造”与“重庆创造”擦亮了“重庆制造”的金字招牌。
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故事,正书写着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新答卷。重庆正凭借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系统性地牵引重庆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向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奋勇前行。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