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灼伤是指皮肤、黏膜或深层组织接触腐蚀性化学物质后,因化学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与热烧伤不同,其损伤机制为化学物质的直接腐蚀或毒性作用。化学灼伤的深度分度与热烧伤类似,但化学物质可能持续渗透,需要动态评估[1]。
案例患者基本信息
女,34岁,于2025年6月7日下午7点在家中因家庭矛盾自服农药(敌敌畏),农药喷溅致左后背部及左腋窝皮肤,导致皮肤灼伤。12小时后,家人发现送至我院急诊抢救室。予以“阿托品、奥美拉唑、解磷定”等药物,完善血气分析检查,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症状缓解后完善胸部CT提示:两肺下叶条索斑片影,考虑吸入性改变入住ICU,局部伤口予冲洗、消毒,患者为浅Ⅱ度烧伤,烧伤面积为6%。患者无过敏史。
时间:2025-06-07
伤口局部处理效果欠佳,邀请皮肤小组会诊处理伤口。
第一次皮肤评估
①
②
部位:左后背至左腋窝
伤口大小:①30cm ×25cm;② 18cm×8cm
组织类型:①75%黄色组织,25%红色组织;②25%黄色组织,75%红色组织
感染征象:局部:疼痛(8分)、局部水疱、发热,气味分级2级[2][3]
渗液情况:①大量淡黄色浑浊液体流出;②大量淡黄色浑浊液体流出
伤口周围:红肿、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第一次换药
处理方法: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清洗脱碘
内层敷料:磷酸锆钠银藻酸盐敷料
外层敷料:泡沫敷料
时间:2025-06-09
第二次皮肤评估
①
②
部位:左后背至左腋窝
伤口大小:①30cm ×25cm;② 18cm×8cm
组织类型:①50%黄色组织,50%红色组织;②25%黄色组织,75%红色组织
感染征象:局部:疼痛(6分)、局部发热,气味分级3级
渗液情况:①中量淡黄色浑浊液体流出;②中量淡黄色浑浊液体流出
伤口周围:伤口边缘及伤口周围皮肤浸渍好转
第二次换药
处理方法: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清洗脱碘,去除坏死组织
内层敷料:磺胺嘧啶银敷料
外层敷料:纱布+透明膜敷料
时间:2025-06-11
第三次皮肤评估
①
②
部位:左后背至左腋窝
伤口大小:①30cm ×25cm;②18cm×8cm
组织类型:①100%红色组织;②100%红色组织(两处伤口均呈上皮化趋势)
感染征象:局部:疼痛(4分),无味(气味分级5级)
渗液情况:①中量淡黄色浑浊液体流出;②中量淡黄色浑浊液体流出
伤口周围:伤口边缘及伤口周围皮肤无异常
第三次换药
处理方法: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清洗脱碘,去除坏死组织
内层敷料:磺胺嘧啶银敷料
外层敷料:泡沫敷料
时间:2025-06-14
第四次皮肤评估
①
②
部位:左后背至左腋窝
伤口大小:①30cm ×25cm;② 18cm×8cm
组织类型:两处伤口基本上皮化,无味(气味分级5级)
感染征象:局部:疼痛(0分)
渗液情况:无
伤口周围:伤口边缘及伤口周围皮肤无异常
伤口处理前后效果评价
2025.06.07~2025.06.14,共换药4次,历时7天;2025.06.14伤口完全愈合
心理治疗
1.危机干预:建立信任关系,采用共情、倾听的方式,让患者表达服药的动机和当下的情绪感受。
2.安全评估与监控:进行全面的自杀风险评估,了解家庭矛盾的根源、社会支持系统、既往心理状况。
4.家庭治疗:邀请患者丈夫或其他核心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会谈。
人文关怀
1.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尊重、理解和温暖,是心理支持的重要补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2.采用多学科会诊[4],六师一体(伤口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中医治疗师、营养师、医生、护士)治疗方案,针对患者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
3.给予患者全程管理:从生理到心理、从短期急救到长期康复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管理。
病例总结
参考文献:
[1]孙林利,陈丽娟,程雨虹,等.2018年《ISBI烧伤处理实践指南(第2部分)》解读[J].护理研究,2020,34(8):1305-1310.
[2]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肢体高压电烧伤临床诊断和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5版)[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5,41(4):301-315.
[3]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暨烧创伤组织修复专委会.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Ⅰ:院前急救和非手术治疗[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4, 40(1):1-18.
[4]张春华,李娟,郑荣华.团体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态与社会功能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3,18(10):96-98.
内容来源: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李娜、张孟、曹倩、项文杰、杨璐瑜)
投稿邮箱:newmedia@zghlg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