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零跑汽车的法律动态引发行业关注。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将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有限公司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及一起源于2023年的债务纠纷。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凌跑汽车商贸需向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支付租金、购车款、违约金等合计361.81万元,零跑科技承担连带责任。令人关注的是,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也一度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然而,事件在三天后出现转折。朱江明在个人朋友圈发文称:“3天的‘限高’今天总算解除了,这次风波也暴露了我们团队的一些不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并未回避问题,反而指出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我对零跑的信心”,并以“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来形容企业成长的必然历程。该条状态发布后迅速引发行业关注,不少人评价其“回应及时、态度诚恳、面向未来”。
一场源于子公司的债务纠纷,何以引发广泛关注?
从公开信息来看,本次被执行信息所涉案件为(2025)粤0111执13502号,执行依据为(2023)粤0111民初25175号民事判决。具体债务构成包括租金41.6万元、购车款271.57万元、逾期付款违约金44.64万元及律师费4万元,合计361.81万元。法律文书显示,被告方原同意于2024年6月27日前一次性支付。尽管金额在车企运营中不算巨大,但由于涉及“失信被执行人”和“限高”这类标签,极易引发公众对车企经营状况的联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债务主体为凌跑汽车商贸有限公司,是零跑科技旗下的销售子公司之一,其所涉纠纷为区域业务中特定合同履行问题,并非集团整体债务危机。从企业结构来看,子公司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是常见安排,母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亦不鲜见。正如朱江明在朋友圈中所言,这件事更多反映出“团队在一些具体执行环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而非系统性风险。
朱江明朋友圈发声:从“限高”到“解限”,三天完成危机响应
在司法信息被披露后,朱江明迅速通过朋友圈做出回应。他并未选择沉默或推诿,而是直面问题,承认团队存在短板,同时传递出积极解决的态度。文中提到“3天的‘限高’今天总算解除”,说明相关措施在短时间内即被解除,反映出零跑在司法协调和债务处理方面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朱江明将这次风波定义为“一次提醒”,而非“一次危机”。他强调这类事件“更加坚定了我对零跑的信心”,体现出领导者对企业基本面的把握与战略定力。在竞争激烈、舆论敏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家的公开表态不仅是危机公关,更是品牌信任的构建过程。朱江明以“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作结,既贴合中国文化语境,也呼应了零跑一直以来坚持的“长期主义”发展理念。
零跑汽车的真实底色:技术自研、销量增长与全球合作
抛开本次事件,零跑汽车的基本面仍具备较多亮点。作为中国少数坚持“全域自研”的新势力车企,零跑在电驱、电池管理、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23年,零跑全年交付量突破1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5%,尤其在15万级大众市场中表现稳健。2024年以来,零跑持续拓展海外市场,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也进入落地阶段,欧洲、东南亚等多地交付逐步启动。
从财务角度看,尽管行业普遍面临盈利挑战,零跑通过技术降本和车型优化,毛利率已实现转正并稳步提升。本次子公司债务纠纷所涉金额对公司整体运营影响有限,且已在短时间内得到处理。可以看出,朱江明所说的“信心”并非空谈,而是基于产品、技术、合作等多维度的支撑。
行业正在洗牌,零跑为何仍被看好?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拼融资”进入“拼实绩”阶段。不少品牌因资金断裂或销量不振逐渐退出市场,而零跑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清晰的车型定位,在10万-20万元主力价格带站稳脚跟。其C11、C01等车型在智能配置、空间和性价比方面具有明显竞争力,成为家庭用户的热门选择。
朱江明在朋友圈中提到的“团队能力提升”,也正是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运营的关键。包括供应链管理、区域销售公司管控、用户服务体系建设等,都需要在实战中不断优化。本次事件或许正是一个契机,推动零跑在合规经营和精细管理上再进一步。
结语:风波是试金石,也是成长催化剂
从被列为被执行人到三天解除“限高”,从创始人发声到团队反思,零跑这次事件完整展现了一家年轻车企在面对挑战时的响应速度与态度。朱江明没有把时间花在辩解上,而是选择坦诚面对、快速解决、并以此作为团队进步的契机。正如他所写:“经营企业真的不容易,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督促和支持。”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在风雨中坚持创新、在压力下保持透明的企业。零跑是否已完全走出挑战?没人能轻易断言。但它展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领导者的清醒认知,让我们有理由对其未来抱有一份期待。
你是否认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反而是成长的催化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或与零跑相关的用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