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前三高桥均在贵州,它们分别是:世界第一花江峡谷大桥(上),桥面距水面625米;世界第二北盘江大桥(下左),桥面距水面565米;世界第三天门大桥(下右),桥面距水面560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摄
今天,“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通车!
亿万心潮,澎湃共振!“贵州竟是‘平’的?”“这还是那个‘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吗?”“贵州名片,中国骄傲,时代地标”……惊叹与赞誉背后,一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壮丽史诗,正徐徐展开。
贵州,原来并非天生平坦!
造物主开了个玩笑,将极致的美丽与深切的遗憾,一并赋予这片土地。
125.8万座山头横亘如斯,千山万壑泼墨如画,物华天宝蕴藏其间,却因山拦水阻,“黔路难”的慨叹自古萦绕,千年贫困如影随形。
历史的回响中,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筑石门道,奢香夫人辟龙场九驿,地势之险、民生之艰、筑路之绝,仿若昨日。
及至当代,贵州大地涌现出一大批“路痴”,“出山”的热盼,深深烙刻进发展景深,终于在新时代熔铸成万桥飞架的奇迹!
贵州,如今是“平”的!
这“平”,是地理空间的惊天锻造——
3.2万座桥梁、9000多公里高速、密织的铁路网与航空港,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西南、辐射全国、连接东盟的立体交通大网,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活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北部湾的蔚蓝紧密串联,贵州从地理版图的“口袋底”,蝶变为开放前沿的“流量枢纽”。
这“平”,是发展赛道上的奋力追赶——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加速崛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呼之欲出,成为国家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西南的关键落子。
这“平”,是精神气质上的百炼成钢——
从“黔驴技穷”的刻板印象,到“黔道畅行”的今朝自豪;从“久困于山”的无奈迷茫,到“向山而兴”的神采飞扬;从“出去羞说贵州人”,到“欢迎到贵州来看世界前三高桥”……跨越的自信、发展的自信、共富的自信在生长,外省人由衷称赞:“贵州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大事!”
交通之变,如强劲引擎,牵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巨轮破浪前行。全省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风采亮眼动人。
有人揶揄,贵州底子薄,所以进步空间大。
仿佛过去的贵州人,习惯了仰望,习惯了追随。修路学东部图纸,产业盯沿海尾巴,有人感慨,坐飞机来贵州,连登机口都排在角落。贫穷不是宿命!“贵州不该穷”,但“该”字不会自动消失,百万大山不会让路,于差距中洞察潜力,矢志破除交通梗阻,那一座座闪亮的路桥奇迹,正是观察贵州发展蝶变、见证中国速度的最佳窗口。
有人发问,建桥投入巨大,能收回成本吗?
“架桥修路,西方国家或许只算经济成本账,我们算的却是民生账、长远账、未来账!”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洪举的话语掷地有声。
看短期经济效益,物畅其流,人畅其行,路桥之利溢出经济报表,正是最珍贵的“民心账”;看长远投资回报,路桥之兴,使贵州能够更平等地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分工合作,显著提升了投资吸引力和产业承载力。
有人困惑,“山咔咔”里修了这么多桥,到底图什么?
山里有“宝贝”,路桥相接,铺展的正是经济通道,将贵州丰富的矿产、生态、旅游、人力资源、数据资源等,更便捷、更低成本地接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现代化产业体系拔节起势,“六大产业基地”里的贵州制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贵州风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的贵州风物……这一切,都是贵州“买卖全球”的坚实底气。
曾经,生活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人,做梦都想要块开阔的坝子。有人统计,贵州面积超万亩的大坝,尚不足三位数。换个角度看,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9000公里,“九千里路云和月”,折算其长其宽,无异于平添了75个“万亩大坝”!这是何等壮阔的“高速平原”!
认知的突破,往往伴随着思想的破冰,而思想的破冰,必然引领行动的突围。
今天,一座花江峡谷大桥,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压缩到2分钟,地理空间被极致压缩,“平”有了最具象、最震撼的注脚:
踏平坎坷成大道,贵州的“平”,是被一座座钢铁大桥硬生生“架”起来的,是被一条条深邃隧道顽强“穿”出来的,更是被无数劳动者用热血与汗水精心“熨”出来的。这“平”,是大道纵横的“畅平”,是发展差距的加速“追平”!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今春三月,总书记勉励贵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殷殷嘱托激荡在万千儿女的心怀,深切期待鼓舞贵州人民再闯关山千万重。
历史的天空,不会仅仅浓缩于这拉平的2分钟;贵州人的跨越史诗,亦不会止步于这震撼的2分钟。
所谓“平”,从来不是上天的馈赠、天生的坦途;所谓“奇迹”,从来不是偶然幸运、命运垂青。
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大桥如何串起贵州西线黄金旅游带,在更深邃、更广阔的时空维度里,人流、物流、信息流在“高速平原”上奔涌不息,汇聚的正是中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壮阔潮声。
贵州是“平”的!一曲花江壮歌,是奋进者们写给新时代的壮丽答卷!这答卷,献给伟大的时代,献给英雄的贵州人民——
向前!向前!(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刚 谌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