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投降后嘴硬得很,非说中国只有“三个半”军事家。
这话听着就憋屈,咱们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打了十四年的仗,多少好汉血洒疆场,到他们嘴里就剩这么几个?
更气人的是,刘伯承元帅被说成“半个”!
先说最冤的“半个”
刘伯承元帅为啥被砍掉一半?日本人找的借口挺损:说他右眼失明算半个。可明眼人都知道,八路军在太行山把鬼子耍得团团转,指挥作战的就是这位“刘伯承将军”。
1937年10月,刘伯承在七亘村给日军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先是在山沟里打埋伏,干掉三百多鬼子。按常理该转移了,他偏不!三天后又在原地设伏。
日军运输队大摇大摆经过,心想八路早跑远了,结果又被包了饺子。
后来阳明堡炸机场、神头岭歼灭战,刘伯承专挑鬼子想不到的地方下手。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私下承认:“刘伯承部最善钻隙,令人寝食难安。”说他是“半个”,怕是挨打太多脸上挂不住吧?
纸上谈兵震东瀛
排第一的蒋百里将军更绝——人家压根没带兵打过仗!可日本人见了他都得低头。
1905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典礼上,天皇把佩剑奖给这个中国留学生,台下日本学生脸都绿了。要知道这荣誉以前可没给过外国人。
蒋百里回国后写的《国防论》成了抗战宝典。1932年淞沪抗战前,他翻着报纸突然拍桌子:“六天后鬼子必攻上海!”旁人当他说胡话。结果真应验了!
原来他从日本天皇调兵电报里看出门道。更神的是他早看透日本老底:“倭人资源匮乏,只要拖住必败!”后来抗战八年轨迹,全被他料中。
墙内开花墙外香
杨杰将军的遭遇最让人唏嘘。这位云南白族将领在日本留学时,和蒋介石是同学,成绩甩老蒋几条街。
欧洲考察时,斯大林握着他手夸“战略专家”,法国元帅说他“必成军事天才”。可回到国内,就因当面说蒋介石“不会用人”,被记了黑账。
他写的《国防新论》连八路军总部都当教材,彭德怀在太行山还组织学习过。可惜因反对内战,1949年被特务暗杀在香港旅馆。日本人倒是记得他,投降前东京军校还在研究他的“大兵团作战理论”。
桂系诸葛打脸最狠
白崇禧“小诸葛”的外号,是实打实打出来的。1938年台儿庄战役,他给李宗仁当参谋,献了招“请君入瓮”:先放开津浦线引日军深入,再扎紧口袋猛揍。
此战歼敌两万,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日军战报哀叹:“中国军队首次展现战役组织能力。”
这桂系名将还有个过人之处——肯学八路军。武汉会战期间,他特意调来彭德怀的游击战手册,改编成国军教材。日本人又恨又怕,东京报纸骂他“比共军更狡诈”。
酸葡萄心理作祟
细品这个“三个半”名单,暴露了日军三大心病:
蒋百里、杨杰都是日本军校毕业的,他们觉得算“半个自己人”
白崇禧打的胜仗太打脸,不承认不行
对刘伯承这种土生土长的战术大师,既看不懂又不服气
更可笑的是,名单里故意漏掉彭德怀、林彪、粟裕这些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将领。毕竟承认多了,不就证明自己输得不冤吗?
历史的耳光最响亮
最讽刺的是,就这“三个半”人,已经把日本打得够呛:
蒋百里的持久战理论,让百万日军陷在中国泥潭
杨杰的军事教材,培养出无数抗日名将
白崇禧在台儿庄,亲手撕碎“皇军无敌”神话
刘伯承的游击战,让华北日军日夜提心吊胆
说到底,什么“三个半”不过是败军之将的遮羞布。1945年在受降仪式上,垂头丧气的日本军官看见漫天飘扬的中国军旗,终于明白:这片土地上站着千千万万军事家,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