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风王“桦加沙”,广东为何提出“较真究细”?
创始人
2025-09-23 19:01:22
0

面对步步进逼的超强台风“桦加沙”,广东发出总动员令——

22日下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抗击18号台风工作会议,省委书记黄坤明要求,各地各部门全面进入应急状态、临战状态,以高标准、严要求、硬举措筑起抗击台风的坚固防线。

就在这次会议召开之时,“桦加沙”正在通过巴士海峡这一关键通道,进入南海海面,也刚跨过台风预测的24小时警戒线这一重要节点。

大战在即,关于布防工作,黄坤明专门提出“以用心尽责、较真究细、担当作为的过硬作风,推动防汛防台风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面对“桦加沙”这个对手,广东何以至此?

越安静,越可怕

其实对台风,广东并不陌生。

就拿今年来说,在“桦加沙”之前,已经有10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广东。

但“桦加沙”不一样,衡量威胁的各项指标已经“顶格”甚至“爆表”。

全省抗击18号台风工作会议对此有明确定性:来势猛、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

其一,是强度极强。“桦加沙”以17级以上的超强台风级经过巴士海峡时,菲律宾附近一浮标站测得900.3百帕的超低气压,成为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之后,西北太平洋地区实测最低的海平面气压,但此时风力仍有8级,显然未完全进入风眼之内,据此推算,最低气压在890~895百帕之间。

尽管目前“桦加沙”稍有减弱,但仍维持在超强台风级(58米/秒),根据最新气象预测,其仍将以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5~16级)登陆我省,届时强度将超越“山竹”(42米/秒),极有可能跻身登陆广东台风强度前三(“威马逊”62米/秒、“摩羯”58米/秒、“彩虹”52米/秒)。

其二,是大风范围极广。“桦加沙”的环流体型甚至大于广东省,随之带来的是大风圈和强风力,其中8级大风覆盖全省,12级大风将影响我省中南部大部分市县。

其三,是千里奔袭未受创伤。与“山竹”曾登陆菲律宾实力大减不同,此次“桦加沙”来路通畅,从巴士海峡丝滑通过,基本未受损耗,且目前南海海温仍保持在29度以上,高于往年,意味着“桦加沙”将持续从南海吸收水汽能量,维持甚至增强现有能级的可能性较大。

其四,是可能带来“描边”袭击。目前的发展轨迹显示,“桦加沙”靠近珠三角后将转偏西行,离岸距离近,存在随时登陆、多次登陆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桦加沙”一直不深入内陆,将能从海面上持续得到水汽输送,强度减弱势必放缓,会给沿海一带带来持续的冲击。

“风王”的称号,“桦加沙”可谓实至名归。

据此也可以作出下一个判断:这将是2018年台风“山竹”以来对广东影响最重、范围最广的台风。

尽管具体的台风路径和登陆地点仍有变数,但两个确定性值得高度警醒:

一是正面袭击广东非常确定。

二是对华南地区造成极大冲击非常确定。

就在会议召开的当日,广东仍然艳阳高照,几无一丝微风,夺目的晚霞刷屏朋友圈。

但长年遭受台风侵扰的老广们深知:台风来袭之前,越安静,越可怕。

窗口期,贵如金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命关天的事,容不得半点疏忽和闪失。

早在这次会议召开前,广东聚焦“桦加沙”的密集布防已经推开。

再开一次专门性会议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就是要抢抓台风登陆前的窗口期。

气象预测显示,“桦加沙”的登陆时间是24日。

这意味着从22日晚到23日全天,是完善防御部署的最后时间窗口。

大战之前,通常要进行战前动员,以统一行动、振奋士气。

与此前的防台风工作部署会多用“防御”或“调度”一词不同,这次会议使用了“抗击”一词,也是进一步进行总动员,强调克服麻痹思想、松懈情绪,争取抗台斗争最大的主动权。

更何况应对的是超强台风“桦加沙”,需要超常规的布防安排,有大量的工作必须紧抓快干。

这对有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人员转移,是最重要的防台风措施。在防汛防台风工作领域,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宁可灾前兴师动众、不要灾后后悔莫及;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

但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由于这次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涉及转移人群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时间更长,要做到不漏一户一人,需要比以往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地摸排。而在台风到来前动员群众离家,不可避免有些人会有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这就要求耐心且富有韧性地做好做通群众工作。

有些则是新情况,需要转换防御思路。

如海上防风,由于台风强度提升,一部分渔港、锚地可能不具备防御的能力条件,渔船商船需要抓紧转移到内河安全水域避风,并采取加固防撞措施。

再如超预期的风暴增水,可能导致部分沿海低洼地带特别是港口,因海水涌入沦为交通中断的“孤岛”,需要更加周全的应急准备。

特别是这次“桦加沙”来袭,叠加了两个不容忽视的背景。

一个是短期内多频次台风侵扰。前一个登陆的台风“米娜”刚走,加上此前的“塔巴”,不到20天时间内,广东将经历3次台风正面登陆,不少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已经趋于饱和,承灾能力减弱,更易产生地质灾害。

另一个是国庆中秋双节将至,人员出行需求旺盛,车流开始趋于密集;眼下又值全运会筹办关键期,部分赛事已经展开,客观上增加了一些户外临时设施。

这势必给广东这轮台风防御带来更大挑战。

应对如上种种,都需要格外的操心、格外的较真、格外的担当。

此前,气象部门在预测“桦加沙”破坏性影响时较为鲜见地用了“巨灾防御”。

而化解巨灾风险,必定是事无巨细的辛勤付出。

用足用尽登陆前最后的窗口期,至为关键。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35亿巨资打造的2000张床位... “国瑞医院烂尾多年,能否由汕大附一接手?”——这是汕头市民在《民声热线》中发出的迫切疑问,道出了对优...
国家级盛会为何落子黄陂? 9月23日至24日,2025中国无线电大会在武汉市黄陂区举行。这场我国无线电领域最高规格的盛会,吸引...
新闻多一度 | 风王“桦加沙”... 今年以来最强台风“桦加沙”将于24日登陆广东,据气象部门预计,预计“桦加沙”的登陆强度与2018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