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如何护航央国企高质量发展 | 专题调研
创始人
2025-09-19 16:02:48
0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记者 邹煦晨)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的关键时期,“高质量法治如何赋能央国企高质量发展”成为央国企核心议题。2025年9月,《现代国企研究》围绕“高质量法治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专题调研。调研团队先后开展专题研讨、企业走访与实地调研,走访中国中车集团、湖南省常德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常德城发集团”)等央国企,探寻法治如何护航央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案例。

法治是央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央国企法治建设划定清晰航向。2015年,国资委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法治央企建设的12个核心方向;2018年《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出台,要求合规管理体系覆盖全业务、全流程;2020年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1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实现一个目标,健全五个体系,提升五种能力”的目标任务。

《现代国企研究》杂志总编辑高继革在专题研讨中表示:“从国资委成立后的‘三年法制工作目标’,到‘十四五’时期的‘法治央企深化建设’,央国企法治建设已从‘搭建框架’转向‘提质增效’,从‘合规底线’转向‘价值创造’。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法治不仅是国企合规经营的‘基本盘’,更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法学会原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表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也是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以法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并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境界。近5年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法治建设和法治改革的核心问题、前沿问题和基本原理问题等的深刻回答上,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更多原创性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法治如何护航央国企高质量发展?张文显认为,“十四五”以来,国有企业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他进一步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在逻辑上连接起来,原创性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法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息息相关,“当法治思维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思维、法治方式贯穿到国家各方面工作当中、以法治为国家各领域现代化实践提供保障,法治就成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标识,从而塑成‘法治国家’。可见,法治不只是世界现代化的普遍经验,而且也是一个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应然选择。”他表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在“五个坚持”:坚持“立法先行、以立法引领改革”、坚持“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统一”、坚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坚持“以法治回应系统性改革需求”、坚持“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原国家电投集团总法律顾问兼法律部主任、原国务院国资委专职外部董事吴姜宏从公司治理视角解读法治央国企建设的核心逻辑。他强调:“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厘清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针对党委前置研究与董事会决策的衔接问题,吴姜宏结合实践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党委前置研究应聚焦‘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国家战略、是否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大核心,董事会则侧重合规性、战略收益等决策维度。实践中,央企通过‘前置研究前与外部董事充分沟通’的机制,既维护了党委权威,又确保了董事会决策效率,这一模式值得推广。”

中国铝业集团原总法律顾问胡振杰分享了大型央企合规管理的实践路径。他提出:“合规不是‘新课题’,而是对‘外规内化、内规执行’的系统升级。尤其对于央企来说,合规管理应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胡振杰分享,中铝集团在央企中率先实行区域法律中心模式,如在河南设立法律中心覆盖当地子公司,既实现了法务资源集约利用,又通过“老带新”培养了复合型法务人才。同时,将合规成效与领导考核挂钩,推动“关键少数”带头守规,实现合规管理体系落地。

中国中车集团:打造世界一流法治企业的“中车方案”

国资委高度重视企业法治建设,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开展世界一流法治企业建设试点,切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此次调研组也来到中国中车集团进行走访了解。

作为国资委确定的26家世界一流法治建设企业试点单位,中国中车集团的法治建设具有标杆意义,其经验可概括为“四个一流”。

坚持党建引领,树立一流的法治理念。中国中车集团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与国资委相关工作安排,开展“合规管理工作强化年”,构建实施“123455”框架的“中车C(compliance)”合规管理体系,将合规文化纳入“BI登高”工程,通过情景剧比赛、印发专刊、签订《合规承诺书》,树立“合规是核心竞争力”理念。各级子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2024年度全系统组织376次党委中心组学法,以“关键少数”带动“广大多数”。还深入开展覆盖新员工、重点领域人员等的多层次法治合规培训,采取“揭榜挂帅”开展8个业务领域50个法治合规课题研究等工作。

坚持科学规范,建立一流的治理机制。落实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十五五”战略需求,中国中车集团构建类型化、位阶化等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建设“中车法典”,完善法人治理与内部控制。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明确集团党委作用,制定实施《党委前置把关清单》《董事会决策事项清单》《经理层经营权限清单》,构建权责法定、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2022年3月在中央企业中率先设立首席合规官,印发《合规管理办法》《首席合规官管理规定》,明确一级及重点二级子企业配备总法律顾问兼任的首席合规官,保障其参与重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合规审查签字机制,赋予违规决策“一票否决”权。

坚持系统推进,健全一流的管理系统。中国中车集团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所属一级及重要二级子公司将其写入章程,明确高级管理人员定位,由董事会聘任;总法律顾问兼任首席合规官,2023年总部及61家一级及重点二级企业全部配备到位,还联合高校为85名相关人员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制定《法务合规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法律合规人员达849人(占员工总数5.3‰),法学背景人员占比82.69%,合规管理员占比达1%;同时申请建立公司律师职称制度。围绕8个维度、44项指标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子企业考核体系,开展年度考核并应用考核结果。

坚持务求实效,打造一流的业务能力。中国中车集团制定《法律合规审查标准指引》《重大项目法律服务实施细则》,保障法务合规人员参与重大项目,推动一道防线部门落实合规责任,发挥合规管理员作用,健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更新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三张清单”。制定《涉外法律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方案》,形成“12245”涉外管理体系,针对涉外风险组建专项应对小组,妥善处理多起涉外案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国际化经营模式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收录为“一带一路”案例。2024年制定法律合规数智转型专项方案,开展“斫轮·法智2030工程”,开发“斫轮·法盾”风险防控模型及多个智能模块,推动法律合规系统与其他系统融合,实现全级次穿透式监管。

高继革特别指出中国中车的实践价值:“中车在法治体系构建、涉外风险应对等方面的探索,是央国企法治建设的典型样本。这类实践不仅能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更能通过智库平台转化为行业共性经验,推动国资国企法治建设整体跃升。”

常德城发集团:转型期国企的合规体系“重构样本”

随着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活力动力进一步激发,合规管理与经营发展的协同正越来越重要。

常德城发集团的业务涵盖开发建工、城市运营、服务贸易和产业投资等多个领域,具有资金密集、业务多元、管理层级复杂等特点。随着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领域持续拓展,传统的分散化、条块化风险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面对业务转型与架构调整,常德城发集团通过“体系重构、流程优化”,实现合规管理与经营发展的协同。其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海清表示:“常德城发集团作为常德国企代表,深感法治是改革深化的稳定器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际,集团立足主责主业,将法治全面融入战略规划与经营决策,创新构建‘六位一体’大风控合规体系,为重大项目推进与业务扩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让法治真正成为激发创新活力、保障战略实施的内在动力,有效提升了企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常德城发集团的“六位一体”体系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创造引擎,其创新核心在于集成与协同。该集团通过有机整合法务、合规、内控、制度、风险与审计六大职能,构建了功能互补、信息共享的大风控生态系统。这一模式解决了传统风控长期存在的管理条块化、信息孤岛等问题,通过“三层架构、六大模块、三项机制”的系统设计,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管理资源,使风控工作从分散被动转向集中主动、从成本消耗转向价值创造,实现了风险“穿透式”监管与管理效率的同步提升,是系统论与控制论在企业风控管理中一次成功且具有启发性的创新实践。

体系建立运行以来,常德城发集团成效显著,在价值创造上首先体现在战略护航与降本增效维度。该体系作为集团发展的“稳定器”和“安全网”,通过聚焦投资、融资、海外业务等领域制定专项清单及指南,强化合规管理与审计监督,降低重大风险事件概率及损失,保障重大战略决策和改革举措实施,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同时,集团借助审计追责、案件管理挽回经济损失,通过合规审查规避潜在风险实现“节流”,依据风险评估精准配置管理资源,融合内控与制度建设简化冗余流程,提升了运营效益与业务运行效率。

此外,价值创造还体现在业务赋能与锤炼内功层面。体系并非业务“制动器”,而是“导航仪”和“助推器”,常德城发集团通过明确合规指南与风险管控要求,让业务人员在规则内创新,同时法务审计部及合规与风控委员会提前介入项目提供支持,加速项目落地;长期运行中,体系还提升了全员风险与合规意识,形成良好氛围。

结合常德城发集团的调研,中储股份原总法律顾问高岭从法务实践出发,强调了法务人员角色转型的重要性。他表示:“法务人员应成为‘经营层的支撑者’,既要懂法律,更要懂业务、懂管理。”他以合同管理为例阐述“业法融合”路径:“优秀的企业法务不仅要审核合同条款,更要参与合同设计。国内一些企业法务仍停留在‘审核别人起草的合同’阶段,而先进企业已实现‘法务主导合同模板设计’,通过嵌入权利义务平衡条款、风险防控条款,从源头保障企业权益。”针对动态风险管控难题,他提出:“静态的风险清单不足以应对市场变化,法务人员需深入业务链条,设定风险监控指标。例如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跟踪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商合规记录等动态数据,提前预警履约风险。这种‘嵌入式’风控,才能真正实现法律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增值提供服务。”

此外,调研组还了解了中车青岛四方、国网能源研究院、青岛烟草、南京市交通集团等企业法治建设实践。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陶光辉、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法科运营中心主任秦立兴等人也参与调研,分别从专业视角为相关企业提出建议。

此次调研从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探寻了法治护航央国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实践。调研发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央国企法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展望未来,随着央国企改革的持续深化,法治将在央国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央国企需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体系,提升依法合规经营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推动央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现场收缴450套作弊遥控器!长... 三湘都市报9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仝若楠 )9月18日,长沙市市场监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
二胎奖6万、三胎奖7.2万!不... 近日 浙江长兴一企业 给员工发放生育奖励: 二胎6万三胎7.2万 不限入职年限与性别 该举措引发网友...
原创 小... 最近,小米17 Pro Max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是因为其名字与iPhone 17 Pro Max高...
为何召回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随后,小米汽车发布答问,就此事作出回应,雷军进行了...
原创 一... 美印领导人上演庆生外交好戏,75岁的莫迪面带微笑接听特朗普的越洋来电,手中却暗藏令人惊艳的战略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