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全国首个沐浴休闲与健康管理产业学院,引发广泛关注。
9月4日,沈阳市沐浴行业人才培养战略合作签约暨产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这不仅是全国首个沐浴休闲与健康管理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也是国内首所聚焦该方向大专学历教育的职业院校。
仪式上,沈阳市商务局、市沐浴行业协会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整合教育资源与行业标准,围绕沐浴休闲、健康管理、数字化运营等方向,构建 “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体系,输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负责人郭院长表示,成立初衷是解决行业人才紧缺问题,培养管理、运营及专业技术人才,还将联合企业向人社部门申请从业者职业身份与资质。
沈阳市沐浴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唐立忠介绍,学院采用“2+1”三年制培养模式与双师制,重点培育行业管理人员,目前行业基层员工月薪四五千元,经理月入万元,店长年薪可达四五十万甚至上百万。
数据显示,2024年沈阳沐浴消费规模位居全国首位,现有1354家沐浴经营主体,49家企业面积超5000平方米,产业优势显著。当前学院聚焦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辽宁省人社厅正推进 “沈阳沐浴护理专项能力” 审批,预计9月底获批,届时省内搓澡工可参与考核,实现 “师傅带徒弟” 与系统理论学习结合。
无独有偶,今年7月,湖南岳阳“烧烤研究院”同样引发热议。7月18日,岳阳开放大学与市烧烤协会签约,共建全国首个“岳阳烧烤研究院”与“岳阳烧烤产业学院”。
副校长姜宗福称,学院聚焦就业与产业升级,岳阳烧烤作为南派代表,适合大众创业,招生分三步走:先联合市人社局争取300个创业资金指标,开展10天“理论+实操”培训;再面向社会开半年至一年制培训班,3年计划培养1000人,学费约为民办机构一半;最后申报中职专业,面向初中生招三年制学生(两年半在校+半年实习),年招50-100人。学院实践课程占比50%,创业培训100%实操,师资由高校教授(负责行业标准与产业链规划)和资深烧烤师组成。
今年5月,人社部拟新增“烧烤料理师”职业,从业者将可“持证上岗”。岳阳市烧烤行业协会会长孟引帅指出,当地烧烤年产值超20亿元,带动5万人就业,但2000多家门店面临无标准、人才断层、管理粗放问题,从业者平均学历仅初中。据悉,学院计划三年培养1000名“新匠人”,共建烧烤产业园,推动“门店经济”转向“产业链经济”,还将制定行业标准与人才评定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沈阳 “沐浴学院” 与岳阳 “烧烤研究院” 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向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深度迈进的缩影。展现了职业教育“接烟火、接地气” 的独特价值——它没有将街头巷尾的传统技艺硬塞进 “象牙塔”,而是让教育主动俯身产业一线,将“烟火气”转化为“教育资源”,将“产业需求”转化为“培养目标”,实现了“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扎根地方,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地方特色产业是职业院校的 “近水楼台”,只有深入挖掘地方产业优势,才能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避免 “千校一面” 的同质化竞争。沈阳与岳阳的探索,正是抓住了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结合点,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同频共振。
从沈阳来看,沐浴休闲产业已成为当地极具竞争力的特色服务产业。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沐浴专业委员会数据,2024年以来沈阳市沐浴消费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全市现有沐浴经营主体1354家,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沐浴企业达 49家,最大规模企业面积更是高达10万平方米,产业规模与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再看岳阳,烧烤产业是当地家喻户晓的 “烟火经济” 名片。作为南派烧烤的代表,岳阳烧烤年产值超20亿元,直接带动5万余人就业,全市烧烤门店达2000多家。2024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新增 “烧烤料理师” 职业,将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体系,这一政策信号为岳阳烧烤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学院通过政校协三方合作制定《岳阳烧烤行业标准》《岳阳烧烤行业人才等级评定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并筹建 “岳阳烧烤产业园”,推动产业从 “分散的门店经济” 向 “集聚的产业链经济” 转型,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
就业导向,从“经验型从业者” 到 “专业化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7%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占比仅为30%左右,远不能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就业有质量、发展有空间”。沈阳沐浴产业学院聚焦 “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 ,岳阳烧烤产业学院将“创业培训100%实操”纳入课程体系,均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属性。特别是岳阳烧烤产业学院针对 “大众创业” 需求设计的短期培训与创业资金支持,不仅解决了从业者 “会技能” 的问题,更助力其 “能创业、创好业”,实现了从 “就业” 到 “高质量就业” 再到 “创业带动就业” 的递进。
沈阳和岳阳的实践,本质上是将 “街头技艺” 转化为 “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将 “经验型从业者” 培养为 “专业化技能人才”,从业者将不再是 “野路子”,而是 “持证上岗的专业人才”,这不仅提升了从业者的职业尊严与社会认同,更为相关产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黄卓
参考素材来源:辽宁日报、九派新闻、民生周刊等媒体公开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