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按下了省会城市扩容的“暂停键”。
此前,合肥参与“三分巢湖”(2011年8月)、成都吞并简阳(2016年5月)、济南合并莱芜(2018年12月)、长春兼并公主岭(2020年6月)。
除了外延式扩张,还有一些省会城市通过撤县(市)改区,圆了扩容梦:杭州临安市改临安区(2017年9月)、成都新津县改新津区(2020年6月)。
伴随强省会模式转向“严控规模扩张”,都市圈正成为省会城市的曲线扩容通道。
2021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17个国家级都市圈,除了重庆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其余均是省会城市“领衔”。
——郑州“向东转”
近日,郑州要打造第六座高铁站——东部新城站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东部新城站坐落于中牟新区。根据《中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东部新城站是郑宁高铁的预留站,是未来郑州铁路主客站之一和郑州市至长三角、胶东半岛等东向出行服务的主要门户枢纽。
引自郑州新闻广播
此前,郑州东向出行的枢纽站是郑州东站,高铁线路主要有4条:郑徐高铁通往连云港方向,郑济高铁通往威海和青岛两个方向,郑徐(郑州至兰考段)-日兰高铁通往日照、青岛方向,郑合高铁或郑徐-京沪高铁通往南京、上海方向。
郑宁高铁(郑州经亳州、蚌埠至南京)建成后,郑州将新增一条直连南京、上海的快速通道,东部新城站承接该项重任。根据规划描述,预计郑徐(郑州至兰考段)-日兰高铁作为直连青岛的快速通道,也将设在东部新城站。
届时,中牟新区的交通地位将得到极大提升。
目前,郑州东部集聚了郑州五大功能区中的四个:中牟新区、郑东新区(均为省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均为国家级)。
依笔者看来,郑州“向东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的需要。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合肥享受到长三角扩容的红利,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大“黑马”;
二是推进郑开同城化的需要。中牟地处郑州和开封中心位置,也是郑(港)汴许“黄金三角”的核心支撑,中牟新区的第一定位就是“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三是发挥东部平原优势的需要。郑州北有黄河地上悬河阻隔,西有山地丘陵的地形限制,东部则是一马平川的豫东平原。
——武汉“向东看”
2022年,《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包括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座城市,以武鄂黄黄为核心。随后, 《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印发。
图片引自网络
2023年2月,武汉打破传统区划限制,规划出横跨武汉、鄂州两市的武汉新城。,定位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依笔者看来,武汉“向东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需要。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龙头城市,上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带,下达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第五极”的核心支撑。
二是带动鄂东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北省目前形成了“东有省会武汉,西有宜昌、襄阳两大省域副中心”的发展格局。武汉东与鄂州等地存在地理接壤优势,通过交通、产业合作可实现协同发展。
三是突破地理空间限制的需要。武汉西侧是广阔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的“粮仓”;北侧是低山丘陵,南侧河湖纵横,均不适合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