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只是个丫鬟,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贵妇省亲”。而作为贾府的姨太太,袭人回娘家,就是“贵妇省亲”,并不是王熙凤故意操办的。
这个道理,和元春省亲一样:元春在后宫不过是个不得宠的嫔妃,但她回一趟娘家,就要用一两年的时间去准备,花费无数,场面宏大,也给贾府带来好几年的繁华。袭人呢,就是小一号的元春。
在这件事里,王熙凤的作用,就是把袭人的身份明确了。
袭人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她享受着二两银子的月钱,这是姨太太的标准;另一方面,“叫他与王夫人叩头,且不必去见贾母”,她的姨太太身份并没“过明路”,属于“享受待遇、主持工作、但没下红头文件”的代理干部。
因为有这个双重性,所以在袭人回娘家时,就有两个标准可以参考:以丫鬟的身份,可以;以姨太太的规格,也行。
上次元宵节后袭人回娘家“
吃年茶”,还是用丫鬟的标准。这次王夫人命王熙凤“酌量去办理”,把权力下放给了王熙凤。
王熙凤为什么要采用姨太太的标准呢?一来,王夫人早就有言在先:“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二来,袭人是宝玉的屋里人,王熙凤与宝玉是同一阵营,袭人自然也是她的“自己人”;三来,王熙凤本来就欣赏袭人,对她评价很高。有了这些,她自然是采用姨太太的标准,来安排袭人回娘家的事务了。
标准是标准,在标准之外,王熙凤还额外做了这样几件事:派人传话,叮嘱袭人穿好衣服、带好东西;亲自检查袭人的衣着;嫌袭人穿得不够暖和,特意把自己的大毛衣裳送给袭人;特意嘱咐了跟随的周瑞家的,要照“这里的规矩”行事。
有了这几件“额外”,王熙凤就把袭人的姨太太身份彻底确定下来。而明确袭人身份,既执行了王夫人的命令,又向袭人卖了好、巩固了阵营,可谓一举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