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动荡令各国对武装装备的需求大增,巴基斯坦借机成了军火输出国,最近接连收获大合同。在继苏丹之后,又要获得埃塞俄比亚的大订单。根据巴基斯坦媒体在2025年8月28日的报道,埃塞俄比亚对“枭龙”战斗机和VT-4坦克等装备产生了兴趣,这等于巴方转销中国研发的“枭龙”战斗机和VT-4坦克,只是在巴基斯坦进行组装,实际成为“零件出口,他国组装分销”的模式。
埃塞俄比亚到访巴基斯坦洽谈(巴媒体报道截图)
根据巴基斯坦媒体的报道,埃塞俄比亚空军司令正式访问巴基斯坦,受到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的接待,这意味着,双边军事合作迈出重要一步。双方的会谈讨论联合训练等工作,也讨论军贸的问题,承诺在训练、技术共享等方面合作,这个说法实质就是表示,可能进行军火贸易。
埃塞俄比亚的苏-27,确实太老了
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在加强国防力量,这是形势所迫,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不小。埃塞俄比亚现役的苏-27战斗机为30年以前的交付,目前急待更新,还有坦克等装备,也都需要补充换代。但是想要采购新装备,绝对又遇上不小的问题,原来埃塞尔比亚大多数武器都是从俄罗斯进口,基本不从欧美采购装备。由于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交付能力下降。因此,中式装备也成为其主要的选择目标,其中,部分中式装备可以从巴基斯坦获得,埃塞俄比亚可能从巴基斯坦采购“枭龙”战斗机和VT-4坦克等装备,都是其目前缺少的主战装备。
VT-4坦克,也是埃塞俄比亚需要的装备
这些武器装备都是中式武器,只是在巴基斯坦建立了生产线,不仅有“枭龙”战斗机,还有VT-4坦克,巴基斯坦可以进行组装生产,也具备将其推向国际市场的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巴基斯坦的军事工业水平已相当高,具备供应许多装备的能力。
巴铁又要拿到中式武器大订单,中国获利能有多大?现实是,获利依旧很大的。巴基斯坦引进的只是组装生产线,例如“枭龙”战斗机,巴基斯坦只有进行组装,关键系统,比如:发动机、机载雷达、航电等仍然依赖于进口,尤其是中国的供应。
巴方不仅可以出口自己生产的装备,还可以转售中国生产的装备,例如:向苏丹出售的红旗-6防空导弹和红旗-9防空系统,都是巴方无法生产东西,只是能够提供人员培训等辅助工作。也就是说,巴基斯坦军工出口增长,中国企业就获得“闷声发大财”的机会。
巴基斯坦成为了出口的转售方
目前全球对武器装备的需求相当大,已经造成供应方出现紧张,尤其是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主要的军火输出国俄罗斯因自身需求,以及西方的阻挠,造成军工外销下降,即便价格相对便宜,也难以大量对外出口。欧美国家的军工生产又没有大幅度上升,现有产量又优先供应乌克兰,再加上价格过于昂贵,以及附加条件多,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式武器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价格还相当便宜,也没有什么附加条件。如今又遇上,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给了中式武器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连巴基斯坦也获得成为军火输出大国的机会。
巴基斯坦的K-8也能收获出口订单
巴基斯坦凭借自己的生产能力,在军贸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久前,苏丹政府与巴基斯坦签订15亿美元的大订单,采购大批军事装备,以平息苏丹的内部冲突,包括:10架K-8教练机,20架“巴沙尔-2”察打无人机,150架“雅哈-3”巡飞弹,50架MR-10K无人机,150辆装甲车以及战斗机发动机。
这份订单中有大部分武器为中式武器,绝对不是巴基斯坦可以独自生产的,还需要在中国军事工业体系支持下,才能保证相关产品的供应。巴方有自己的优势,主要是对中式武器了解相当多,可以提供维护与培训等工作,也可能对一些用户更为了解。
“枭龙”是中巴合作的代表产品
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依赖中式武器体系取得了胜利,证明了中式武器水平为世界一流水平,不仅促成了中式装备的外销上升,也给自己的军工出口创造了机会,也才有了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主动上门,这属于巴基斯坦为自己打出了外销机会。
巴基斯坦也希望成为军贸大国,借助中式武器装备出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也给中国军工企业一次“借壳出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