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揭阳普宁市洪阳镇万花园,犹如进入了奇花异草的王国。异彩纷呈的蝴蝶兰、鲜红喜庆的红掌、挺拔的罗汉松、虬曲的普宁雀舌黄杨……520多个品种的花草树木让全国各地的客商与游客目不暇接。
普宁是粤东“花城”,花卉苗木产业是普宁县域经济的传统强项。近年来,普宁全力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绿美普宁生态建设,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成为粤东地区连片种植规模最大、花卉苗木种类最多的县域,年交易额近20亿元,“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村民增收与乡村振兴。
“联村抱团”促集聚,“联农带农”促增收
洪阳镇、广太镇、南溪镇是普宁市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重点区域,其中洪阳镇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及专业市场,重点发展特色花卉、观赏苗木。
为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普宁整合零散花木市场,实行“联村抱团”模式。洪阳镇统筹联动宝镜院、林惠山等8个村,以土地入股形式,连片打造万花园。万花园总面积达2.5万亩,精品展示区占地320亩,共划分为68块面积大致相当的小花园,由100多户农户承包,是粤东地区规模大、特色强、档次高的花木种植基地和专业市场,主营花卉、盆景、绿化苗木等三大类,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目前,万花园已经成为集生产、销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拥有大小花木场3000多个,旺季时日接待游客1万人以上,年销售额达15亿元,所在的8个村年村集体收入达580万元,辐射带动本镇32个村以及周边南溪、广太、赤岗、大坝4镇凝聚成发展共同体,有力促进合作共赢。
为促进花农增收,万花园实施“联农带农”模式,通过“统一租赁、分户承包”带动6000多人就业,推动周边各村农民就近就业。其中,宝镜院村采取“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约有2300户农户以“前店后基地”方式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经营,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花卉苗木)产业超亿元村。如今,洪阳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5万多亩,拥有大小花木场3000多个,5万多人从事相关产业,年交易额达12亿元以上。
产业融合擦亮花卉苗木“金招牌”
如何才能让花卉苗木产业长盛不衰?从业者们把目光瞄向了科技赋能,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紧盯“品种、品质、品牌”3个核心环节,普宁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结成战略联盟,累计注册“宝镜院太空花卉”等商标10多件,“含笑高枝嫁接技术集成与运用”获揭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把握“双百行动”契机,深化校政企合作,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28支队伍84人。引导花卉苗木企业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现代化大棚面积达8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提升花卉苗木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普宁组建普宁市花卉苗木协会,推动花卉产业与节会、电商、文创等多业态交叉融合,打造展示普宁花卉苗木产业的交流盛会和形象窗口,举办中国(普宁)绿美高质量发展花卉苗木展销会、“普宁黄杨”盆景颁奖典礼,“普宁黄杨”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受理产品,助力普宁黄杨走向全国市场,市场份额占全国35%以上。
“普宁黄杨是我们洪阳镇培育的雀舌黄杨盆景品种,一株精品黄杨市场价可达数十万元。”普宁黄杨种植大户周增亮表示,普宁黄杨广受全国消费者喜爱,已经成为洪阳花卉苗木产业的“金招牌”。
普宁不仅立足“本地种、本地卖”,还动员引导本土花卉企业与在外企业家成立发展联盟,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的花卉苗木周转站、集散地,目前共有500多户花木大户到省内珠三角和海南、江西、福建、云南等地拓展经营花木场。引进总投资2.6亿元的国际花卉数字生态港项目,打造集花卉交易中心、博览馆、商业街于一体的花卉产业文旅交易区。探索数字交易新模式,打造“基地+仓储+物流+销售”全数据交互平台,实现“万种花木汇聚平台、足不出城货比三家”。鼓励农户发展电商、直播,近两年来吸引60多名大学生回家乡从事花卉苗木电商,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普宁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花卉苗木产业也成为普宁市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接下来,普宁将继续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升级提质,做强做大“绿色经济”。普宁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发展之路,树阴正浓,花香正馥。
文/图:南方+记者 林捷勇
通讯员 罗凯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