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M817发布会现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自信地走向台前,而往常这种场合必不可少的余承东却未见踪影。这样的安排背后,隐藏着华为车BU深层的战略变局。
8月17日,成都猛士M817上市发布会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来到采访间,向媒体宣布:“大家一定能看到世界上最好的智能越野就在中国,而且是由东风猛士科技打造的。”
作为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联手打造的“豪华智能越野SUV”,猛士M817搭载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应用华为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5等五大尖端科技。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为何一向为华为汽车业务站台的余承东,此次却缺席猛士发布会?为何他只出现在问界、智界、尚界等“界”系列品牌的发布会上?
三种模式,华为汽车业务的战略布局
要理解余承东的站台策略,首先需要了解华为与车企合作的三种模式。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存在三种不同模式:零部件供应商模式、HI模式(Huawei Inside)和智选车模式(现升级为鸿蒙智行)。这三种模式在合作深度、华为参与程度和商业逻辑上存在根本差异。
HI模式(Huawei Inside)下,华为作为技术供应商(Tier-0.5/1),主要提供智能汽车增量部件,如智驾、座舱、电控等解决方案。
在这种模式下,车企品牌为主,华为仅作为技术加持方出现。猛士M817正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作品,搭载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 则是华为深度参与的模式,涵盖产品定义、设计、营销、渠道、用户体验等全链条。
在这一模式下,华为元素显著,产品通常以“界”系列命名,如AITO问界、LUXEED智界等,并通过华为门店进行销售。
路线分歧,徐直军与余承东理念差异
华为内部在汽车业务上存在两条不同的路线,分别由徐直军和余承东推动。
徐直军和余承东都是推动华为进入智能汽车赛道的核心人物,但在路线选择上,二人存在理念分歧。
徐直军主要推进华为HI模式和主机厂的合作,拿着智能驾驶方案的PPT和主机厂谈合作,最后拿到广汽、长安、北汽的订单。他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的立场,“中国不缺一个华为品牌的汽车,中国缺一个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真正值得信赖、真正能持续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部件供应商。”
而余承东更倾向华为智选模式,最终敲定和小康赛力斯的合作,推出AITO品牌。他认为,现阶段辅助驾驶L2+就够用了,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整车设计和销售中,将华为手机智选模式复制到汽车领域。
职责分工,余承东与靳玉志各自主场
这种模式差异直接决定了余承东和靳玉志的不同分工和站台策略。
作为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的核心阵地在To C领域,主要精力放在其主导的“鸿蒙智行”业务上。他是“鸿蒙智行”的总指挥和代言人,目标是利用华为终端的品牌、渠道和营销能力,打造商业上成功的智能汽车产品。
他高频次、高调的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发布会站台,本身就是“鸿蒙智行”模式的一种核心资源投入。
而靳玉志作为车BU CEO,角色更偏向传统的B2B业务,负责HI模式及技术解决方案的交付。他的技术背景和管理能力(曾任华为光产品线总裁),使其能更好地服务车企客户、控制研发成本并推动盈利。
他的站台,代表着华为技术赋能者的形象和专业度,旨在赢得更多主机厂的信任和订单。
战略考量,余承东不为HI模式站台
余承东未现身猛士发布会,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猛士项目属于HI模式,而非其嫡系的“鸿蒙智行”模式。这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
首先,避免品牌混淆。如果余承东同时为HI模式和鸿蒙智行站台,会让消费者难以区分两种模式的本质差异,可能稀释鸿蒙智行品牌的独特价值。
其次,资源集中投放。余承东的个人影响力和时间资源,是其为“鸿蒙智行”伙伴带来的独特附加值,需要精准投放在其主导的业务上,确保核心业务的成功。
第三,尊重合作伙伴。HI模式下,车企保持主导权,华为作为技术供应商不宜过度曝光。由技术负责人靳玉志站台,更能体现对合作伙伴主体地位的尊重。
合作差异,HI模式与智选车本质区别
HI模式与智选车模式在合作本质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也决定了站台人的不同。
在 HI模式 下,华为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零部件供应商,只是提供的不是单个零件,而是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如阿维塔11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等方案。华为有1000名智能驾驶团队研发人员前往阿维塔,深度参与软硬件的研发。
而在 智选车模式 下,华为更大程度上侵入了主机厂的领地。以问界M5为例,除了1.5T的四缸增程器由赛力斯负责,车辆的内饰、用户体验、座舱、电驱系统以及生态,都由华为团队操刀,甚至问界M5的销售及售后也依靠华为的销售网络。
销量表现,两种模式市场认可度差异
从市场表现来看,两种模式的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也是余承东集中资源于智选车模式的原因之一。
华为智选模式下的问界品牌一经上市便获得市场认可。数据显示,2022年5月31日,问界M5已经累计销售11296辆,为国内最快交付破万的新品牌。
相比之下,华为HI模式还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数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极狐两款车型阿尔法S和阿尔法T一共销量1053辆,前5个月累计销量4229辆。另外两款合作车型阿维塔11、广汽埃安AH8甚至还未实现量产。
这种销量差距可能也是余承东更加专注于智选车模式的原因之一——作为消费者业务出身的高管,他更看重产品的市场表现和消费者认可度。
未来走向,华为汽车业务的战略调整
华为汽车业务正在进行深度调整,这也影响了不同模式的发展前景。
华为车BU的分拆工作已完成,已于2025年元旦正式独立运作,并更名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这一变化将进一步明确不同业务模式的界限和分工。
余承东曾直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从零部件模式走向 HI 模式,再走向更高阶智选模式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要不断升级,过去我们卖零部件,一锤子买卖,卖完就结束了,但今天我们要不断地迭代,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模式发展。”
从他的表态可以看出,在其眼中,智选模式更像是华为HI的“升级版”,两者不再平起平坐。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将更多精力放在智选车模式上。
结语
华为车BU已从余承东时代的“造势”阶段,进入靳玉志领导的“做事”阶段——大规模交付、追求盈利成为首要目标。
余承东未现身猛士发布会,正体现了华为内部这种分工的明晰化:余承东聚焦其主导的“鸿蒙智行”模式,而靳玉志则负责HI模式及技术解决方案的交付。
这种专业化分工,或许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多线作战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