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再次走红,泼天的流量,触目可见,其中商机凸显,各路英豪,纷纷对着这商机下手。
目前看来,文旅部门是最适合沈巍大展宏图的赛道,除了江苏文旅私下与沈巍接洽之处,安徽的和县通过“和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今日和县”,发出了向沈巍隔空喊话的邀请:“喊话游吟诗人来和县,在时光里邂逅一座城的温柔”。
沈巍身边的散装主播,一门心思,围着沈巍,全程直播,大多没有对沈巍身边商机捕捉的意识,而他们也被沈巍嘲弄为只知道喊“感谢大哥,谢谢关注”而不知自我进步。
沈巍开出的散装主播进阶的教程,显然散装主播,很少能够听进耳朵,入到脑中,沈巍每天都有进步,但散装主播,一旦高维度的集团主播“降维打击”下来,往往一触即溃,走上沈巍一直警告他们的“被淘汰”的命运。
沈巍对这些散装主播的忧患意识,要比这些主播自己都强。
这些散装主播,除了每天把镜头对准沈巍,毫无作为,对流淌在沈巍身边的线上与线下的商机,一点没有捕捉的兴趣。
不过,我们看到,有一位散装主播,在沈巍身边,摆起了卤鹅的摊子,不管收益如何,显然提供了一种捕捉商机的可能。
而在8月18日,一位自称从湖州来的客人,直接拿起了一支支湖州毛笔,在沈巍的身边,面对着密如栅栏的直播镜头,介绍起了他们生产的湖州毛笔。
而沈巍也积极配合,用他的标志性的竹筒子倒豆子的风格,介绍湖州毛笔的历史渊源,再旁及到湖州的历史名人,一时令人满齿生香,目不暇接。
沈巍尚不满足,还提议把这户商家的名称,另写一幅作品,高高亮起,四处展示。
可以看出,沈巍乐于通过他的流量,把那些愿意展示出来的商家产品,推举出去。
这是沈巍愿意接纳、并且有意提供的一种商机,但对另一种由文化公司提供的商机,他则谨慎得许多。
在8月17日,当一家机构再次向他提出“贵州之行”的时候,他的答复,显然反映了他对商业模式的坚决摒弃。他没有回复是否成行,但是他对这种令人很容易联想到的会捆绑商业推广模式的“游学”计划,表达了他的忧虑。
他说:我这个人不是不想发达,也想有几个小目标,住大房子,但精力、能力不擅长,最怕别人对我说的话,意思是说:你多活几年,抓紧时间,多开开直播,多多赚钱,让我们沾沾光。
这或许能够洞窥沈巍的内心之痛,2019年的时候,他被过度消费,不断被身边的“准亲人”,推到快速赚钱的前台之上,令他对卷入商业模式,深恶痛绝,从而使他条件反射地惧怕第二次踏入这种失去自我、商业变现、任人宰割的老路上。这就是他所说的:过去被别人掌握,现在是自己掌握。
为此对“贵州之行”,他再次表达了他对商业模式的戒心:我没有能力,且对商业模式不太感兴趣,不想钻研,属于社恐型人物,外出最多去参观一下,其它的不能保证,至于什么分账、分成比例,那是一点都不想懂了。
这是他拒绝不愿意参与的一块商机。
那么,沈巍身边的散装主播该有如何的作为?
大的做不来,但沈巍身边那位卖卤鹅的主播的路数,不妨值得一仿。可以仿此,进一批沈巍心仪的中华书局版精选版本,在现场出售,可让沈巍签名,售书可以如同书画一样,得到留念的效果,且书籍保存比书画便利,沈巍也不会拒绝。
再进一步,做一些文旅小纪念品,印一些主人公的照片,现场出售,都能撬动一块匹合现实的商机。
相信,这些散装主播的自救式的经营行为,沈巍一定会积极支持,就如他为湖州毛笔鼓而呼之那样,从而开拓互联网效益上的双赢、理想上的双向奔赴的新的成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