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精神病”≠免死金牌!广东灭门案死刑判决背后的深度剖析,我们为何支持死刑?
创始人
2025-08-20 18:22:02
0

本文字数约:5523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精神病不是“免罪金牌”,也能依法顶格严惩!

02、精神司法鉴定的结果,真的可信吗?不一定!

03、人格障碍者像“定时炸弹”,必须得到重视!

今年3月,广东廉江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人间惨案:一家祖孙3人,惨遭杀害,近乎灭门!

春节后,刚刚出月子的叶某花带着2个孩子回娘家暂住。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回娘家竟成了不归路。

当天,同村村民叶某志突然持刀闯入叶家,把叶某花、她的母亲、她的大儿子残忍杀害,只有还在襁褓里的小儿子逃过一劫。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两家人有什么血海深仇,但后来警方调查发现,叶某志的杀人动机居然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叶某志觉得有人释放毒气害他,再加上当天他的车打不着火。叶某志越想越生气,认为这一切都跟叶某花的哥哥有关。

他冲进叶家,但找不到叶某花的哥哥,便把魔爪伸向了他的家人!

事发监控视频截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司法精神鉴定,叶某志被认定患有精神分裂症,属于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依法可减轻处罚。

但在8月18日本案一审宣判时,法院仍判处叶某志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个案件简直让网友气坏了,巴不得叶某志立刻被执行死刑。

但是,从被判处死刑到执行死刑,还需要经过2道核心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执行核准程序。

所以,距离叶某志真正被执行死刑,还需要一段时间。网友们盼着这一天赶紧到来,还受害者家属一个公道!

01、精神病不是“免罪金牌”,也能依法顶格严惩!

像叶某志这样所谓的精神病患者犯下罪行后,到底应不应该酌情减轻刑罚,甚至是免除刑罚?

(特此说明:“精神病”是大众层面的通俗称谓,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在本文还是用“精神病”这个表述。

但我们认为,该称呼会加剧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与心理负担,希望大众要意识到背后的弊端。)

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疾病患者不能辨认或控制行为而造成危害结果时,经法定鉴定程序确认的,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从法理出发,刑罚只能施加于具有自由意志的行为人。

说人话就是——如果作案人都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控制不住自己,那肯定要酌情减轻惩罚。

比如有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幻觉,认为对方是牛鬼蛇神,并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而动手伤人,这种情况就可以减轻刑事责任。

如果是这种情况,有些人虽能理解,但这对于受害者和家属而言,是极其不公平的!只要对方是患者,他们就该平白无故受委屈吗!他们就应该自认倒霉,痛苦就应该往肚子里吞吗!

而且,并非所有精神疾病患者都能减轻惩罚,更不能因为作案人是患者,就一定不能判死刑!

有些知识分子一直呼吁废除死刑,说这不文明、不先进,是对公民生命权的彻底剥夺。

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的真正出发点是什么,有没有受福特基金会的支持,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们显然不懂极端犯罪者的心理活动,在这方面,他们是愚昧、无知的!

如果不用死刑去震慑极端犯罪分子,那最终受害的,极有可能是我们每一个良好公民。

如果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还存在私心的话,那就是又蠢又坏了!

这一次法院对叶某志的判决,就证明:精神病绝不是“免死金牌”,在很多情况下,精神病患者杀人,照样也要偿命!

因为目前国内的刑法还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就算你是患者,但只要你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带来什么后果,那你就绝不是“法外之人”,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

此案中,叶某志虽然被鉴定为患有精神分裂症,但他在犯罪时头脑清醒,非常明确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再加上,他下手特别凶残,连老人、妇女、1岁多的孩子都不放过,连夺3条无辜任命!实在是人神共愤!

我都不敢想,如果当时叶某花全家人都在的话,是不是会发生更惨烈的灭门案!

对于这种意识清晰、极其严重的犯罪情形,就算他曾经被诊断精神病,法院也完全可以顶格处罚!

02、精神司法鉴定的结果,真的可信吗?不一定!

还有,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结果,就真的靠谱吗?其实未必!

叶某志的鉴定意见通知书,是由廉江市公安局出具的,背后肯定有国内主流的精神科专家参与。

其实,国内外主流的精神科专家都还停留在“症状学诊断”上,只通过犯罪者的行为、症状去判断,根本不了解背后的心理活动。

对于精神心理障碍的理解,可以分为4个认知维度,而“症状学诊断”的局限性非常大,远远比不上“病因学诊断”,更未触及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

对于精神心理障碍的理解,可以分为4个认知维度

叶某志被当地的精神科专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我认为这极有可能是误诊。

叶某志虽然性格孤僻,但平常生活并无异常,村里的人都未听说过他患有精神疾病,这说明叶某志的社会功能基本正常,没出现连续的、长期的思维和行为紊乱。

那他为何会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呢?这很可能是因为叶某志曾经出现过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在过去,国内主流精神科就出现过很普遍的误诊:只要一看到病人有幻觉、妄想,大夫就诊断精神分裂症。

但现在,国内外主流精神科已经明确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成瘾障碍等患者病情严重时,也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也就是说,不能把幻觉、妄想等同于精神分裂症!

那么,给叶某志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医生,还有对他进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专家,到底有没有与时俱进呢?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在很多主流精神科大夫的眼里,叶某志得的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

叶某志性格孤僻,这明显是心理创伤导致的,而且他的心理创伤是非常多的,他在生活中很可能会经常情绪失控、大发脾气。

这会被主流精神科大夫认为是“易激惹”,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并诊断为双相障碍。

但问题又来了——情绪失控、大发脾气到底是否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

这在临床上是有争议的,部分精神科大夫并不认可,包括我们。这其实是“激越状态”,不是轻躁狂/躁狂发作。

另外,世卫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在2022年正式生效。里面有提一个新的病因学诊断——C-PTSD(复合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很多以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患者,其实更合适的诊断是C-PTSD,而且这是病因学诊断。

其实叶某志更准确的诊断应该是C-PTSD,因为他的症状、病情明显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的。

只不过,目前国内很多精神科大夫还不知道C-PTSD,漏诊、误诊非常普遍。

叶某志的精神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也被漏诊了——人格障碍。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是目前最权威的诊断体系之一。

它提倡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实行3轴诊断法,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身状态和功能:

轴一是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

轴二是智能和人格障碍方面的诊断,即人格改变或者人格障碍方面的诊断;

轴三是躯体疾病方面的诊断。

但是,直到现在,国内主流精神科大夫的临床诊断仍是单轴诊断,只有第一轴诊断。绝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对人格障碍的认识不足,往往忽视人格方面的诊断。

当然,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3轴诊断也践行得不理想,漏诊也很常见。

比如2015年发生的“德翼空难”,一架客机撞向山体后坠毁,机上人员全部丧生。

事后调查发现,这是副机长卢比茨故意所为,他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却没有人格障碍方面的诊断。

其实,卢比茨是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并继发了重度抑郁发作。促使他丧心病狂地撞毁飞机、杀害无辜的,不是抑郁症,而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抑郁症”又一次背了锅!

这个案件中的叶某志其实也是如此。

促使他残忍杀人的不是所谓的精神分裂症,也不是双相障碍或C-PTSD,而是他有严重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低能量型)!

叶某志与叶某(受害者叶某花的哥哥)是同学,他们以前有没有过节,我们不知道。

但叶某志觉得有人释放毒气加害他,甚至令他的车无法打火,他认定这都是叶某干的。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说他有妄想症状,平白无故地觉得别人要害自己。

但是,网友们要相信,作为一个人格正常的人,就算你知道别人想害你,你会拿起刀去杀人吗?你不会,你会用其他正当的手段保护自己。

但叶某志选择的,是用极端的方式报仇,不杀不痛快!不顾后果!如果仇人不在,那就报复仇人的家人。

从这一点来说,他没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因为他没有伤害村里其他无关的人。

叶某志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挫折、困难,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变得敏感、多疑,容易从负面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行为。

这也是叶某志之所以出现被害妄想,会觉得是叶某要害他的主要原因,他太偏执了,总把别人往坏的方面想。

所以,无论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专家认为叶某志是精神分裂症,还是双相障碍,都应该在后面补充另一个诊断——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才是他犯下罪行的真正原因,不能让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背锅!

而且,人格障碍者严重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他们不但不能因此脱责,反而应该被依法顶格判决,重判、快判!

03、人格障碍者像“定时炸弹”,必须得到重视!

在很多违法犯罪的案件中,我们都能看到人格障碍者的身影!

比如,清华学子、谷歌工程师陈立人极其残忍地将妻子殴打致死,他是非常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还有NPD(自恋型人格障碍)。

北大学子吴谢宇将自己的母亲杀害了,他也有重度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临床上也有不少人格异常的患者,他们甚至差一点犯下罪行,好在最终没发生。

此图为AI生成

比如,有一男性患者,他有反社会型人格异常,尤其特别仇恨年轻的女性。

他说,年轻的女人都是垃圾,都是祸害,他甚至想把所有年轻的女人都杀光!

有一天,他越想越愤怒,大步走向厨房,拿起一把菜刀,冲到大街上,决定杀死他第一个看到的年轻女人。

不过,他当时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性。他看到一个老太太,颤巍巍地走着,他觉得老太太可怜,没忍心下手。

他等了十几分钟,没遇到第二个女性,最终逐渐冷静下来,便回家了。可如果他当时看到的正好是年轻女性,那他很可能就成为杀人犯了!

那他为什么想杀年轻女性?因为他上中学时,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多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辱骂他,甚至体罚他。

班上还有4个语文成绩很好的女同学,经常编一些顺口溜羞辱他。

长期的精神羞辱,导致他内心积压了大量的负性情绪,变得暴戾、易怒,甚至把仇恨泛化到所有年轻女性身上。

还有另一位患者阿栋,他上高中后出现暴躁易怒、社交退缩,尤其无法忍受别人的咳嗽声,一听到就会愤怒、激动。

阿栋的家人感冒咳嗽时,都不得不到外面住几天避开他,以免激怒了阿栋。

原来,阿栋曾遭受过校园欺凌,班上有几个不爱学习的同学总欺负他,经常在他认真听课时,大声咳嗽干扰他学习。

长此以往,阿栋只要一听到咳嗽声,就会想起当初被欺凌的场景,内心忍不住愤怒。

阿栋还出现了人格异常,他一度想通过努力学习,长大后不着痕迹地将欺负自己的同学杀掉。

而且,阿栋非常崇拜希特勒,开始出现反社会型人格异常。如果阿栋的人格异常越来越严重,他出门听到别人咳嗽的时候,真的很可能动杀心。

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理解,我就是咳嗽几声,为什么你就想杀了我呢?是不是这就是精神分裂症?

其实不是,而是这“咳嗽声”就像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阿栋深埋心底的痛苦记忆,激活他遭受的大量心理创伤!

幸好,阿栋的心理创伤及时得到精准、深入、高效的修复,他变得平和、理性,对咳嗽声也不再那么敏感了。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人对某个特定的事物、场景非常敏感的话,这背后往往就是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人格障碍者往往都遭受过不少的心理创伤,并且完全外归因,总是责怪外界和别人。

如果这种情况不断发展,他们就很可能会随时爆雷,极端地报复他人甚至社会。

这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种,人格障碍是在后天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当父母的一定要用真正科学、有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避免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父母平常在家,要少吐槽、少抱怨,因为这就是非常不理性的完全外归因模式,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理性的综合性归因模式——不但能看到客观因素以及别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要主动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人格,从而更加心身健康。

叶某志的死刑判决,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以命抵命”。

它是一次庄严的宣告——法律的底线不容触碰,生命的尊严不容践踏,任何罪行都必须在公正的天平上得到衡量!

我们必须重视那些隐藏在“精神病”标签之下,更为复杂和危险的人格障碍!从源头上减少悲剧!

而且,悲剧的铸成,从来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更加不能啥都怪社会制度。

人格障碍的形成跟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理性的归因模式,对心理创伤的精准、深入、高效修复,才是预防下一个“叶某志”出现的关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家不要玩了!天天福建十三张千... 天天福建十三张【各.种.外.挂】【:344804322必赢分享“天天福建十三张有挂没有挂吗”透视辅助...
(游戏辅助挂)中至九江都昌讨赏... 中至九江都昌讨赏插件【各.种.外.挂】【:5415480必赢分享“中至九江都昌讨赏插件有挂没有挂吗”...
重大通报“乐酷大厅拼十透视挂辅... 您好:乐酷大厅拼十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8700483】很多玩家在乐酷...
(辅助挂脚本)中至赣州黑科技辅... 您好,中至赣州黑科技辅助软件视频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微【5415480】很多...
你还在玩麻友圈 2竟然有挂,难... 麻友圈 2【各.种.外.挂】【:344804322必赢分享“麻友圈 2有挂没有挂吗”透视辅助)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