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雅加达会展中心内的气氛格外热烈。在这里,一场备受关注的军购协议签署仪式正在举行。印尼国防部长与土耳其国防工业首脑的握手瞬间,闪光灯接连闪烁,媒体聚焦。会场大屏幕上,土耳其最新款KAAN战斗机的三维模型在蓝天的映衬下展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48架战斗机的编队飞行如一支锐利的箭矢。此次协议的金额高达千亿印尼盾,成为土耳其军工出口史上的一项里程碑。
协议详细条款中提到,合作将持续十年,而首批现代化战机预计将在三年后交付印尼空军。此外,协议还特别提到将在印尼建立完整的战机生产线和先进材料研发中心,这一举措对印尼航空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项合作不仅仅是采购战机,更是一次深度技术转移的机会,这也是印尼政府所看重的核心内容。
与此同时,北非的埃及也加入了这一跨国军工合作。埃及政府通过官方声明确认,将不只是采购土耳其的KAAN战机,还将深度参与后续机型的研发。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此前与俄罗斯的合作中,埃及因为引进防空系统而受到国际制裁,迫切需要在国际军购中寻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
在南亚,巴基斯坦也已与土耳其商谈了建立联合生产基地的可能性。而早在几个月前,沙特的高级军事代表团就已秘密访问土耳其的航空工业园区。这一系列的举动表明,土耳其正致力于建立一个跨国的伊斯兰五代战机合作体,旨在为伊斯兰国家提供独立自主的空中防卫力量。土耳其的这一计划,将“可汗”战机视作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空中堡垒,试图在防务上为多国提供折中的选择,避免西方国家过于严苛的政治附加条件。
然而,KAAN战机虽然在宣传中被赋予了许多光环,但其技术问题仍不容忽视。该机型的首次试飞至今未能顺利完成充分测试。最新的飞行记录显示,战机的尾翼在飞行过程中出现了震动,表明其飞行控制系统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同时,KAAN搭载的美国F110-GE-129引擎也与F-35的F135引擎相比,推力不足,差距高达30%。尽管土耳其政府承诺到2032年将换装国产TF35000发动机,但该型发动机的研发进展仍然未见显著突破,令不少专家对这一项目的实际可行性表示质疑。
KAAN战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由英国BAE公司主导,而核心雷达系统由欧洲多个防务企业提供,空对空导弹也依赖于美国制造的AIM-120型号。这些外部依赖性,使得KAAN战机的独立性大打折扣,尤其在目前国际政治形势动荡的背景下,任何外部供应链的中断都可能影响项目进度。
对于印尼而言,KAAN项目的最大吸引力并非成品战机本身,而是技术转移的机会。协议中明确指出,印尼将获得部分核心系统的源代码,并在爪哇岛建设完整的生产线。印尼的目标是通过这项合作,建立本土的航空工业能力,避免重蹈与韩国KF-21项目合作中因技术转让问题而失败的覆辙。
与此同时,埃及在同一时期也宣布将从中国购买歼-35A战机,这一军购交易模式相当独特,资金由沙特提供,生产由中国沈阳飞机制造集团负责。这表明,尽管KAAN战机尚未全面投入使用,中东和北非国家对于中国战机的兴趣依然高涨。
巴基斯坦也早在去年宣布将购买40架经过改装的歼-35E战机,并与中国合作建立空警-500预警机和红旗-19防空系统的网络,打造完整的现代化防空体系。巴基斯坦军方强调,这一战略选择的核心在于提升作战能力,而非政治因素。
沙特阿拉伯的军备采购策略则显得更加复杂。尽管其军方代表团在安卡拉参观了土耳其的战机生产线,沙特的驻华武官也在悄然访问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表明沙特正寻求中土两国战机的双重采购渠道。根据业内消息,沙特正在为埃及的中国战机采购提供资金支持,并希望通过此举获得未来的优先购买权。
在这一国际军贸博弈中,技术限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军事采购中的重大障碍。埃及近年来就深受西方国家技术封锁之苦,F-16战机的导弹射程被限制,阵风战机的核心数据链系统被锁定,导致这些昂贵装备无法充分发挥其作战潜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合作中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在与中国合作的歼-35AE战机交易中,埃及不仅获得了完全的维护自主权,还获得了火控系统核心技术的开放权限,这无疑为埃及空军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操作空间。
在全球军工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土耳其虽然通过其KAAN项目展现了雄心,但在技术层面的短板却使其难以避免外界的质疑。而中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开放的技术合作,赢得了多个国家的信任,逐步成为全球军贸市场上的重要竞争者。
在这一背景下,印尼和其他国家的军事采购决策无疑将影响未来国际军贸的格局,而土耳其、埃及和中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将为这一进程增添更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