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娴)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这个夏天,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轻运动”正在席卷城市河道。在北京的公开水域,悄然兴起“下班划半小时皮划艇解压”“周末约好友玩桨板”的休闲新风尚。一场市民桨板大赛在上海举办时,男女老少划桨穿梭的场景更印证了这股热潮。水上轻运动,如何从打卡玩成真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对话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学院院长蒋依依和体育产业学者刘芯,揭秘水上轻运动背后的产业密码。
蒋依依(左) 刘芯(右)
环境变好,为水上轻运动推波助澜
刘芯运营了自己桨板等水上轻运动项目,她说,从产业视角看,全国商业健身房数量是7万多家,而游泳的场地数量达到了4万多个,人们对水上轻运动付费意愿非常高。蒋依依认为,高温天气本身让水上轻运动成避暑首选,缓解炎热是需求。同时,近几年,水质改善与政策支持非常重要,城市内河湖泊水质改善,让人们可以亲近水了。许多公园主动划出特定水域,配备安全管理措施。另外,在蒋依依观察中,社交媒体让桨板这类“自带潮流感”的运动加速破圈,清澈水域中,日出日落时极易拍出吸引眼球的照片,用户乐于分享形成传播效应。
桨板运动(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水上轻运动有门槛,安全是门道
作为从业者,刘芯强调体验的“三要素”:“第一是水性,公开水域需能连续游泳200米加踩水30秒;第二要享受平衡带来的‘失控感’;第三必须有敬畏自然的态度。”
蒋依依则提醒更多的安全细节:“穿戴合身救生衣,使用脚绳,携带口哨。建议三人同行,最好有经验者陪同。”
刘芯也指出,从业者一般会在人员、设备、应急几个方面去做防备工作。在水域的关键位置要配备有资格认证的游泳救生员,通常按照不低于1:50的比例去配置。设备方面会强制要求必须规范穿救生衣。另外,运动之前购买相应的运动保险,也是消费保障。
桨板运动(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从尝鲜到产业新蓝海
刘芯表示,目前我国水上运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高于国际水平,从规模上看即将突破50亿元,因此潜力巨大。刘芯特别提到了江浙市场,这里水上运动用品占全球重要份额,厂家已具备设计销售一体化能力。未来还有什么可能的新玩法?蒋依依讲到场景上的进一步创新,比如:夜划、水上瑜伽等玩法正在兴起。举例来说,青岛奥帆中心已衍生宠物水上运动、水上婚礼等细分市场。
过去人们是去游泳馆或者水上乐园玩水,如今可以在公开水域玩桨板,作为从业者的刘芯认为,这是产业的升级和延伸,如今水上轻运动正成为家庭友好型项目。桨板让全家享受户外时光,既满足孩子玩水天性,又创造亲子互动乐趣。同时,这样的产业升级更需要专业力量护航——从打卡到体验,从尝试到热爱,让更多人自在享受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