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罗科菲耶夫用音符描绘俄罗斯民间传奇的奏鸣曲,到隐晦而热烈的肖邦船歌,8月11日,上海音乐厅第2545期的“音乐午茶”迎来了19岁青年钢琴家关雄赞,他为上海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角独特的音乐分享会,用黑白键传递内心复杂而浓稠的情感,呈现了演奏家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
关雄赞生于音乐世家,师从作曲家罗慧山,8岁在星海音乐厅登台独奏。2020年在星海音乐厅举办首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并演奏了本人改编自《负心人》的钢琴作品。2024?年,关雄赞进入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学习钢琴表演专业,2025?年在美国阿肯色州赢得Florence Price?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
在此次“音乐午茶”的60分钟演奏中,关雄赞通过五首作品将观众带到不同的境界。其中,他最关注和喜爱的是肖邦的《船歌》。在他看来,肖邦的《船歌》是最复杂与深刻的音乐作品之一,和传统船歌的优雅温和完全不同,这首《船歌》描绘的是汪洋上漂泊的孤舟,让人听见作曲家隐藏在平静外表下内心的惊涛骇浪,他的身心正因为一份千疮百孔的爱情濒临绝望。
贝多芬晚期作品第二十七奏鸣曲呈现了他的音乐思考,两个乐章互为头尾,给人一种悬而未决的感受。选择这首曲目演绎,关雄赞意在自我挑战:“这首曲子没有常规的发展和收尾,没有传统的情节发展,采用了两个极端对立的音乐形象,第一乐章快且充满表现力。第二乐章只剩下歌唱,演绎时不能太快但是要充满歌唱性。”
赴美一年的学习,让关雄赞更懂得关注音乐背后故事。“这一年的留学过程中,我更多关注了音乐背后的逻辑,音乐家为什么要写这个作品,他想表达什么。一旦你能掌握这个钥匙,演奏技巧或是结构也没那么晦涩了。”热爱钢琴演奏的他渐渐也找到创作的乐趣,他说:“我一直在尝试创作和即兴,希望用我吸收和转化出来的音乐,带领大家进入一个丰满和温暖的世界。”
始终关注中国钢琴新生力量的乐评人李严欢这样评价:“关雄赞对于不同风格作品的把握和表现力比起去年更为成熟。他很好地表现了不同时代的音乐语言,也展现了他对这些作品的深刻思考,这种从音乐中自发的、符合音乐风格的情感,也能引发观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