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刘备伐吴一开始是势如破竹,导致孙权心惊胆战,于是乎不仅助长了刘备必胜的心理状态,也让当初阻止他伐吴的人,暂时没了说辞。
但是刘备伐吴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是知道的,绵延七百里的战线,看似气势如虹,却被东吴一个年轻的书生,一把火烧个干净。
这个年轻的书生,就是著名的东吴儒生大将陆逊。
那么,刘备伐吴为何会以失败告终呢?
有许多人把刘备伐吴失败的原因之一,归结在陆逊身上,说作为书生出身的陆逊,太喜欢琢磨别人的心思,一场心理战,就让原本胜券在握的刘备,输得一塌糊涂。
最终,刘备也无颜再回成都,不得不病死在白帝城。
嗨!大家好!我是虫子天下!只谈小说,不谈历史!
但是,当虫子天下仔细阅读小说之后才发现,刘备伐吴失败,陆逊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觑,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陆逊太厉害,而最终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刘备最信任的军师诸葛亮。
有人觉得,这怎么可能呢?
首先,当刘备一开始准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是拼尽了全力去劝阻,难奈何劝阻不了,这才发出如果法正活着,一定能阻挡刘备的感慨。
其次,刘备伐吴,并没带着诸葛亮,那么刘备伐吴失败,怎么能说罪魁祸首是诸葛亮呢?
其实,书中有个细节最能证明虫子天下的这个观点。
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马良曰:“近闻诸葛丞相在东川点看各处隘口,恐魏兵入寇。陛下何不将各营移居之地,画成图本,问于丞相?”
上面这段描写虽然只有一句话,虽然只是通过马良之口说出来的,却透露出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其一,刘备身边已经有人在胜利的烟雾当中看出了危机,只是碍于身份,不便在势头正盛的刘备面前点破,只能借助诸葛亮的影响力来改变刘备的看法。
其二,刘备伐吴虽然没带诸葛亮,但诸葛亮其实内心一直牵挂着远征的刘备。
其三,当刘备连接七百里连营的时候,诸葛亮其实和刘备的后队很近。
由于东吴夺取了荆州,使得刘备此次出兵与诸葛亮之间的联系有了困难,但并不代表他们之间不能取得联系,不然刘备怎么出的兵、马良怎么送的信?
而且,诸葛亮唯恐刘备有失,特地从西川的成都来到东川隘口,就是想着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前方的战报。
可是,诸葛亮却没有法正的那股巧劲,或者说,诸葛亮自己太过迂腐。
此时的诸葛亮,完全可以派个心腹之人,悄悄潜入到刘备身边,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帮助刘备不仅能摆脱困境,还能帮助刘备打败陆逊。
这就像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黄蓉通过鲁有脚之口,帮助郭靖一样。
但是,迂腐的诸葛亮却觉得此举是在以下犯上,是在大逆不道,根本就没想着这么去做。
所以,你们觉得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不是诸葛亮?
你们觉得,虫子天下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情况呢?请留下你的评论!
下期预告:蜀汉五虎将,三个惨死!那两个为何能善终?就因为两个字!
欢迎关注虫子天下,持续更新更多关于文学故事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