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比亚迪正站在新的里程碑上—— 第 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海狮06发布会即将登场。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期,两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波骤然袭来,将这家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足球青训赞助被恶意关联为"赞助男足",成都天府机场一则未经证实的短视频被炒作成"刹车失控"事故。这两起事件的时间节点、传播路径和操作手法惊人相似,汽车行业网络推手频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企业在崛起过程中面临的舆论困境,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对事件剥丝抽茧,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家被接二连三诋毁的中国企业——比亚迪。
舆论风暴的异常点
7月21日,比亚迪宣布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一里程碑事件本应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骄傲。然而,就在同一天,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抵制国足赞助商"的言论,将比亚迪计划中的足球青训赞助恶意关联为"赞助男足"。短短48小时内,社交平台上涌现出数千条同质化内容,统一使用"抵制"等标签化用词,形成了一场有组织的舆论攻击。
知名足球青训发起人董路在社交媒体上揭露,比亚迪的7500万赞助计划中,30%将用于支持年轻球员留洋计划,而非针对成年国家队。他直指某竞争车企利用水军煽动舆论,还有不少无良媒体为追逐流量,随意分发未经核实准确的信息,煽动情绪,罔顾事实,导致比亚迪话语权缺失,难以在第一时间有效澄清事实。
仅仅三天后,7月24日,成都天府机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段随手拍摄的短视频在警方和比亚迪官方尚未发声的情况下,被迅速解读为"刹车失控",并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当晚恰逢比亚迪海狮06发布会,大量不明真相的网友涌入直播间刷屏"失控"言论。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也是"懂车帝测试"的第二天,有分析认为,此次事件可能被用来转移公众对测试成绩的注意力。
这两起事件的传播特征呈现出明显的组织化、规模化特点。在足球青训事件中,大量营销号联动传播"抵制国足赞助商=抵制比亚迪"的内容;而在天府机场事件中,短视频平台成为谣言扩散的主阵地,未经证实的"刹车失灵"言论被迅速放大。这种有预谋、有策略的舆论操纵,显然不是自发形成的。
传播法则:为何谣言比真相跑得更快?
这两起事件暴露出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的深层问题。斯坦福大学2022年的研究表明,搭载算法推荐的谣言内容,其传播速度是自然传播的28倍,覆盖人群可达非推荐内容的170倍。在天府机场事件中,造谣视频动辄获得几万点赞,而辟谣视频却只有几千关注,这种巨大反差正是算法时代"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生动写照。
面对这种局面,比亚迪并非无动于衷。公司早在2021年就发起了"清朗行动",悬赏征集黑公关线索,奖金最高达500万元。截至2024年7月,比亚迪已奖励21位线索提供人,彰显了企业打击恶意舆论的决心。然而,这种维权行为本身也反映了企业面临的巨大舆论压力。
比亚迪的真实图景:创新者与担当者
要真正理解比亚迪,就不能被这些恶意舆论所误导。事实上,比亚迪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了一家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上的不懈追求。
在技术研发方面,比亚迪2024年的研发投入高达542亿元,同比增长36%,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800亿元。截至2024年底,集团累计申请专利5.9万件,已授权3.5万件,并在近期斩获两项国家级专利金奖。这些数字背后,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
在社会责任方面,比亚迪的足球青训赞助计划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善举。该计划涵盖男女足各年龄段的青训培养,旨在为中国足球注入新的活力。正如董路所指出的,其中30%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年轻球员留洋,这种着眼长远的投入,恰恰体现了企业对中国足球发展的真诚担当。
这家企业的努力,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赢得了尊严,更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更优的选择。
为抱薪者御寒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比亚迪今天所面临的舆论困境,某种程度上是其行业领导地位的另类证明。当一家企业敢于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研发,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敢于在全球舞台上为中国品牌争光时,它理应得到尊重和支持,而非无端的指责和抹黑。
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持理性判断,不被情绪裹挟,不被谣言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