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写作背景
邵燕祥聪慧早熟,积极向上。1949年,他16岁,以大一学生被选调,任中央广播电台编辑兼记者,创作《歌唱北京城》,用诗歌鲜花,装点新中国。接着,国家执行“一五”计划,他创作《到远方去》,激励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第一汽车厂诞生了,他写《中国的道路呼唤着汽车》等等,总之,他一直“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是一位勤奋多才、富有使命感的青年诗人。
邵燕祥
可是1957年,他却因作品而获罪,被划为“右派”;文革期间,又受到新的打击与凌辱,前后被剥夺写作权20多年,这可是诗人的盛年啊!
直到1979年,党中央拨乱反正,他才得到平反,恢复名誉。这样的一个人,生活重新开头了,他会怎样安排呢?
第一部诗集
他没有戚戚于过去的伤痛,而是“愉快地回头一挥手”,仍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迎着朝阳出发”,他连续出版两本带“花”的诗集:《迟开的花》和《如花怒放》,还写诗《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发表在1980年元旦的《人民日报》上,公开表白对新人生的热爱与追求。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语言欢畅,格调激昂,广为传颂,影响深远,入选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
课题画
二、《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原文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
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
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
让我们紧紧地拉住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我们仍要一齐举杯,
不管是甜酒还是苦酒。
忠诚和信任最醇厚!//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还要唱那永远唱不完的歌,
在喉管没被割断的时候。
该欢呼的欢呼,该诅咒的诅咒!/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他们不肯拯救自己的灵魂,
就留给上帝去拯救。
阳光下毕竟是白昼!//
时间呀,时间不会倒流,
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
莫说失去了很多很多,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
诗歌的主旨
三、《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内容和结构〔上〕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这首诗,在拨乱反正,万象更新的新时代,对未来作出一种乐观的设想,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为一代知识分子树立了精神榜样。全诗6节,每节5行,计30行,可分三层。
这首诗采用大回旋的反复呼告方式安排材料,组织章节,全诗前五节,均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作为领句,只有第六节以“时间呀,时间不会倒流,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作为回应,节奏鲜明,逐层展开,回环往复,一咏三叹,最后,再以第六次的呼唤导入“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而进入高潮,完美收篇。
第一层、前3节、15行,写诗人愿与“旅伴、朋友”互勉,要以新生活为起点,告别过去,风雨同舟,相互依赖,一如既往地“迎着朝阳”,奔向未来,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这一层,又从三个角度,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开启前程。
第1节,要告别过去。诗一开篇,即发出呼告语,“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这呼告的句式,以“假如”口气,淡化当时的社会背景,显示自己不是打“顺风旗”的,而是跟呼告对象我的“旅伴朋友”,也就是刚被平反,和自己一样“生活重新开头”的人,大家彼此彼此,不是谁教训谁,而是就自己的切身问题,推心置腹地谈谈心里话而已,以后又节节反复,一呼再呼,谈心之诚,令人感动;
再看呼告的内容,诗人用“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又补上一句“愉快地回头一挥手”,一共三句话,用三个意象“朝阳、身影、挥手”,再用一个状语“还是”,生动地塑造了新征途出发者的高大形象:在黑暗与光明之交,生活重新开头的人,他潇洒地“一挥手”,愉快地告别过去的恩怨,一如既往地“迎着朝阳”,轻装上阵,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这是新征途出发者做人的基本条件:在新生活的起点,应该潇洒地告别过去,“还是迎着朝阳”,勇敢地面向未来,如果无此基本条件,建功立业又从何谈起?同时,这节用了“还是”,以后还将继续使用它的近义词“依然、仍旧、还要”,反复强调自己不背包袱,一如既往的态度,彰显了诗人告别过去、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慨。所以,这一节,为全诗的基调。
第2节,要风雨同舟。语重心长地反复呼告后,坦言摆在面前的新征途,“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让我们紧紧地拉住手!”在这里,诗人先以“风雨长途”、“ 不知疲倦奔走”,明示新征途仍然有苦难,仍然要坚持奋斗,然后,郑重地表示,我们只有发扬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精神,大家都“紧紧地拉住手”,风雨同舟,才能克艰破难,顺利前进。
第3节,要相互依赖。在新的征途上,我们不仅要风雨同舟,更要相互依赖,于是,在又一次呼告后,又写道:“我们仍要一齐举杯,不管是甜酒还是苦酒。忠诚和信任最醇厚!”在这里,诗人先以“甜酒与苦酒”,比喻人生的顺境与逆境,然后,他表示,将来无论成功也好、挫折也好,我们都要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和衷共济,共渡难关,而不可心存芥蒂,妄自猜度! 这是诗人对征途未来的深刻预见与自我警戒,也为过渡到下层,作好铺垫。
四、《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内容和结构〔下〕
第二层、4、5两节、10行,写不要消极接受教训,仍然要坚持真理,鞭挞错误,让光明永照人间。这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审视。
第4节,要坚持真理。诗人在复沓呼唤后,写道:“还要唱那永远唱不完的歌,在喉管没被割断的时候。该欢呼的欢呼,该诅咒的诅咒!”这里的“喉管割断”是个新典故,在文革期间,辽宁的女干部张志新,因对文革提出质疑,被判处死刑,为防止她抗议,临刑前夕,将其“喉管割断”。诗人化用此典,表示他在新征途上,要跟原来一样,以诗人的良知与不怕死的精神,歌颂光明,鞭鞑腐败,为正义欢呼,为真理歌唱,而不打退堂鼓。当然,此节也隐含着征途的风险,为下节作出辅垫。
第5节,要让光明照耀人间。继复沓呼告后,诗中写道:“他们不肯拯救自己的灵魂,就留给上帝去拯救。阳光下毕竟是白昼!”这里,诗人引入“他们”, 他们是谁?不言而喻,是指“左倾”的人,当年就是他们搞垮了“我们”,他们存在,阳光下就会有黑暗,但是,诗人以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预见未来,认为“阳光下毕竟是白昼”,他们不可能一手遮天,光明会照耀人间的。这是对历史的清醒反思与明确审视。
“他们”词解
第三层、第6节、5行,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最重要的是把握未来,因为明天比昨天更长久。
诗人在前五节,逐节表白,层层深入,展示在新生活的起点,自己的心理发展历程,表白对新人生的热爱与追求:—、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里,要—如既往地追求理想和光明,与人民—道,创造美好的新生活;二、阳光下有了阴影,美好中有了丑陋,也应该有批评有暴露,“该欢呼的欢呼,该诅咒的诅咒”。在第六节,则写道:“时间呀,时间不会倒流,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莫说失去了很多很多,我的旅伴,我的朋友,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里有两层内容,一是明确断言“时间不会倒流”,但是,“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作为对上述表白的回应与小结;二是,在第六次呼告后,决然作出最后总结:“明天比昨天更长久”,“昨天”过去了,未来的“明天”则是我们面临的“风雨长途”,因此,我们做到了前两点还不够,更要做到第三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未来,因为“明天比昨天更长久”,明天才是我们新人生的漫漫征途。画龙点睛,升华内容,揭示了主题。
纵观全诗,可以看到,诗人由于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融为一体,他关心的是民族兴衰、国家荣辱,而不是个人得失,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与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胸怀博大,人格崇高,是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文人。
五、《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写作特点
这首诗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采用呼告代入式自白,直抒胸臆,又以大回旋复沓式咏叹,分节表白,层层递进,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诗人自我形象。
诗人在诗中,一是以六次呼告“我的旅伴,我的朋友”,表达以平等身份代入读者朋友,平心静气地谈谈心、拉拉家常,以炽烈的情感炙热人心,而不是说教,增强感染力;
二是以六节用六个要点,分三个层次,包括告别过去、认识现在和迎接明天,直截了当,直言不讳,逐节表白,不断开拓,逐层推进,最后进入高潮,将浓烈诗情与深刻哲理结合起来,以深邃的思想启发人心,激发朋友们的审美情趣,调动他们的人生经验和生活联想,去领悟人生的真谛,相信明天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三是采用呼告大回旋,发自心底,脱口而出,反复呼告,一再复沓,表达了亲切随和、无比欢畅的心情,又收到了回返往复、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
同时,这首诗语言简练,行款整饬,用词生动,节奏明快,音调和谐,脍炙人口。陈存选 2025、08、03
参资:360百科《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中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