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国家到了21世纪,还活在地图上“粉红色时代”的旧梦里?
7月28日,英国国防大臣约翰·黑利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发出了一段堪称“殖民地级错觉”的强硬言论:如果台海有事,英国准备好“与亚太盟友并肩作战”。这话说得,仿佛自己还坐在白金汉宫地图前,指着南洋说“给我画上一块”。
可问题是,现在已经不是1900年,而是2025年了。
一、英国为何频繁在印太“亮肌肉”?历史幻觉下的现实焦虑
别误会,英国当然知道自己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但为什么还要跑到万里之外的南海“秀航母”、讲狠话?
这背后,实则是一种“外交自我强化”的战略心理——在脱欧后急需在全球事务中找到存在感。根据英国2021年起推行的《综合评估战略》,印太被视为英国“重新定义全球角色”的关键舞台,目的是配合美国,强化“盎格鲁联盟”的战略绑定。
但现实是残酷的:英国如今的国防开支在G7中仅排中游,仅剩两艘航母,而“威尔士亲王号”还因技术故障多次趴窝。靠这一艘半残状态的航母,来在南海、台海、东海都刷个存在感,难免让人觉得——这更像是“19世纪军舰炮外交”的幽灵复活。
二、台海不是“远洋演习场”,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红线
台海问题不是“国际海峡纠纷”,也不是“全球安全难题”,而是中国的国家统一问题,根本不容外部势力介入。
英国国防大臣嘴上说着“支持一个中国”,转头又说“为台湾而战”,这逻辑你说说像不像“双标外交大赏”现场版?
这就像是你告诉邻居“我尊重你的家规”,然后爬墙进屋说“我来确保你家的和平”。
中国的态度早已明确:国家统一,绝不容挑战。正如外交部多次重申,任何外部势力胆敢介入台海问题,必将面临坚决反制。
三、战略力与现实力的落差,决定了“叫板”的底气
很多人对英国这波“高调军演”最直接的评价是——叫得响,不代表打得动。
“护身军刀-2025”军演虽有19国、3.5万兵力参与,但它更像是一场联盟关系的秀场。英军本次派出的“42突击队”规模仅为数百人,航母打击群的真正战斗力远不如美军,且后勤补给极其依赖盟友。
一位退役英军高级军官曾坦言:“英国想在印太发挥作用,靠的不是实力,而是美军的影子。”这话说得虽不客气,但够实在。
四、幽默之外,是对安全的严肃警示
你可以说英国像个“自信的柴犬”,在巨人面前狂吠;但别忘了,战争不是吐槽大会。任何“擦枪走火”,都可能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如果英国真的尝试“通过台海穿航”,这将构成严重挑衅。中方完全有理由在外交、经济、信息等层面对其展开反制——如收紧投资审查、冻结军事合作渠道、甚至在南太方向开展“点对点”威慑。
一句话:如果想打牌,就别总想着只当裁判。
世界早已不是帝国的棋盘,盲目插手,只会搬起军舰砸自己的脚
英国这场台海“高调秀”,或许在国内政坛赢得了几分掌声,在外交层面却让人摇头。
对中国来说,台海无退路,统一无模糊。对英国而言,也许该重新翻一翻现实的战略手册,而不是盯着百年前的殖民地图做梦。
今天的中国,不是清王朝。今天的英国,也不是“东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