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山东两地临床医学专业投档线最低排位“大幅下降”,成为热议话题。甚至有网友调侃,临床医学“要和土木坐一桌了”!
事实并非如此。今年临床医学专业投档线最低排位普遍下降,并不能代表该专业不“吃香”,而是一次正常调整。在追求高度确定性的社会语境下,人口老龄化推高的医疗服务需求,将为临床医学专业带来新机会,所以年轻人不需要对“学医”有悲观情绪。
不过,学医道路漫长,对广大考生来说,一方面要结合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另一方面要拥抱新的技术变化,明确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成为怎样的医生。
临床医学专业“降温”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一直是报考大热门,但今年该专业的最低投档位次却明显下降,被称为新的“过气热门专业”。
所谓“投档线最低排位”,就是被投到该学校该专业最后一名学生的位次。在录取时,只要高校招生计划没有较大变化,其录取的考生排位就相对稳定。
广东是医疗教育资源大省。在“2025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上,中山大学医学部、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部、汕头大学医学院等9家院校上榜百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上述院校在省内含临床医学的专业组投档线最低排位,大多较往年有所下降。如中山大学含临床医学的218专业组,投档线最低排位为8536,比去年降低2001位;暨南大学比去年降低1564位;广东医科大学的降幅更是超过2万。
南方医科大学是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八所高校之一,今年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投档线最低排位是3606,较2023年的3258位、2024年的2977位有所下降。
放眼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投档线最低排位也有所回落。
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在山东的录取最低排位,较去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降幅较大。今年,该校临床医学专业投档计划数685名,较去年增加13名,投档线最低排位则从去年的39835位降至今年的50851位,下降1万多位次。
临床医学专业真的“降温”了。
2020年,考生对医护人员的崇拜之情转化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报考热情,此后临床医学专业组录取分数线一路上涨,稳坐大热门专业“头部”。
而如今的下降更像是一次正常调整,并非专业没落的开始。我们不能以一时的变动作为判断某一专业冷热的依据。只有较为持久、稳定的变化才能看出其总体发展趋势。
事实上,判断一个专业是否“过气”,既要看最低投档线,也要看录取最高分数线。虽然暂时无法得知临床医学专业组录取最高分数线,但从一些公开的数据来看,读医的高分考生并不少。比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物理类最高分659分,排位2144位,较上年提升115位。
志愿填报大博弈
临床医学专业投档线最低排位呈下降趋势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首先,医学类专业的竞争对手增多了。
在广东,中山大学临床医学院(五年制)、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八年制)等属于同一赛道的“对手”。但这两年,抢夺这一分数段物理类考生的学校增加了不少,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
港科广的科技创新班录取分数线为641分,位次4503,南方科技大学更是首次“闯入”了高考普通批次录取赛道,其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投档最低分652分,比中大高出24分。
在人工智能崛起的2025年,当新兴大学、中外(境外)合办高校与省外高校广东校区以更热门的专业招生时,自然会动摇一些考生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想法。
其次,医科类院校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
这两年,一方面不少综合类高校纷纷增设医学院,另一方面,不少独立医学院升格为大学,这导致了临床医学专业计划数的增加。当招收医学专业的名额多了,分数线自然会下降。
最后,专业组设置同样影响着最低投档线的高低。
如广州医科大学包含临床医学专业的203专业组,今年投档线最低排位比去年上升9407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独立成组。
再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该校发布投档情况称,其多个特色专业最低排位较去年同专业大幅攀升,如中医学(铁涛班)提升21462位次,中医学(岭南班)提升20680位次,针灸推拿学(扁鹊班)提升16680位次。
也就是说,若院校灵活改变招生策略,也能赢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场大型博弈。考生与家长之间在社会趋势、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在家庭内部达成志愿报考共识后,还要考虑排位竞争、报考人数的影响。这一过程中的任何微小改变,会体现在每一年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最低投档线变化上,更遑论新大学扩容、招生人数变化、专业组设置等复杂因素带来的影响。
“年轻人不需要对学医有悲观情绪。”在教育专家陈志文看来,在追求高度确定性的社会语境下,人口老龄化推高的医疗服务需求为临床医学专业带来了红利。报考学生需要考虑的是,学医道路如此漫长,自己能否坐得了“冷板凳”;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医生。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刘汉能 实习生 陈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