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成为河南新首富后,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登上了《人民日报》。
7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用了近乎三分之一的版面,刊登了对王宁的专访。
这是《人民日报》“与企业家谈‘新’”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文章,王宁首秀登场,背后的信号不简单。
在国内民营企业当中,有创新力的不在少数,王宁为何能登上《人民日报》?
一见财经观察发现,《人民日报》的专访,将泡泡玛特定位为“文化公司”,称该公司从“卖产品”到“卖文化”,实现了价值提升。
王宁在专访中表示,通过产品将其背后的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品牌,我们希望制造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世界级的消费品牌。
可以看出,泡泡玛特不仅实现了商业价值,而且实现了“文化输出”。
近两年,很多游戏公司登上《人民日报》及《新闻联播》,而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官方媒体对于游戏的态度并不友好。
去年12月20日播出的《新闻联播》,播出了《黑神话:悟空》制作人、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的和总理互动的镜头,还有游戏画面和介绍的镜头。
尽管《黑神话:悟空》是游戏,但又不是普通的游戏,而是“科技创新”和“文化自信”的完美集合体。
《北京日报》旗下的“长安街知事”曾发表评论称,《黑神话:悟空》展示了中国丰富深邃的文化底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游戏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
去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经济版专门报道了上海米哈游,采访了该公司创始人、总裁刘伟。
在很长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对于游戏的监管都异常严厉,米哈游之所以能登上《人民日报》,主要是米哈游推出的多款游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可以看出,尽管都是游戏,但这类游戏完美的将“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钥匙”,而“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登上《人民日报》的主要原因,和《黑神话:悟空》以及米哈游有共同之处。
在很长一段时间,迪士尼都是美国文化输出的“先锋”,而泡泡玛特有望成为可以与迪士尼匹敌的中国文化输出公司。
王宁在专访中称,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是世界级的文化。“2020年的时候,我说5年以后如果中国有一家企业最像迪士尼,那一定是泡泡玛特。去年开始,我们希望不是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而是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
这两年,泡泡玛特旗下的玩偶Labubu爆火出圈。
泡泡玛特财报显示,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去年的销售额达30.4亿元,同比翻了六倍以上。
不仅如此,泡泡玛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公司。
数据显示,泡泡玛特去年在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达50.7亿元人民币,同比暴涨375%,占总营收近四成。摩根士丹利曾预测,到2025年,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将为泡泡玛特贡献超过一半的收入和利润。
摩根大通研报指出,泡泡玛特已经成为中国IP商品领域的领头羊,旗下的Labubu正加速成长为“超级IP”,5月单月的搜索热度甚至已超过Hello Kitty。
Hello Kitty是世界级的老牌“超级IP”,1974年11月1日诞生于日本,通过文化输出,影响了国内几代人。
Labubu在世界范围内的爆火,也让中国有了和美国迪士尼、日本Hello Kitty抗衡的世界级“文化IP”。
Labubu爆火,让王宁的财富暴涨。
6月8日,福布斯富豪榜实时数据显示,王宁身价达到203亿美元,取代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成为河南新首富。
大约半个月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为盲盒热潮降温。
6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题为《盲卡盲盒哪能“无拘无束”》的文章称,这两年继盲盒火爆后,盲卡凭借“未知惊喜”的卖点,迅速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走红。
文章引述法律界专家称,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能随意购买高价盲卡。相关部门应当给盲卡盲盒出台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盲盒”是泡泡玛特最厉害的“武器”,它将“拆盲盒”变成了年轻人的新型“社交货币”。依靠盲盒营销,泡泡玛特的毛利率高达66.8%,堪比茅台。
《人民日报》上述文章发表后,泡泡玛特股价当天低开6.2%,收盘下跌3.62%,市值蒸发约121亿港元。
一个月后,泡泡玛特身上“盲盒营销”的标签淡化,以“文化公司”的身份登上《人民日报》,成了中国文化输出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