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爆火,也需冷思考
灯光和舞美堪比小型演唱会现场,直播剧本化,主播们不仅可根据受众的喜好呈现差异化的人设与着装,直播中穿插趣味游戏、才艺比拼,还会设置“淘汰复活”等悬念机制,一个“火箭”礼物能买断主播两分钟的专属目光……这就是当前爆火的团播中的常见“戏份”。
简单来说,团播就是有多人参与的团体直播。那么,团播爆火到什么程度?能够窥斑见豹的是,每天光是抖音平台就有超过1.5万个团播同时在线,形成激烈的竞争格局。在某社交平台上,热议话题“自从做了团播后,差点忘了以前是干什么的了”自6月底发酵至今,话题累计播放量超过4.5亿次。
2022年兴起以来,3年时间,团播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完成从草根“小打小闹”到工业化“规模作战”的蜕变。有报告显示,2025年,团播已成为直播行业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预计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团播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爆发力,能在直播行业掀起流量狂潮?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
本质上,团播是网络表演行业的一个新兴业态,从技术革新到用户需求升级,从短视频平台战略调整到内容生态重构,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让团播成为年轻网民的“新宠”。
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特别是5G网络的普及和直播技术的发展,让多人实时互动体验“触手可及”。AI虚拟主播、实时美颜等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素人的参与门槛,吸引更多人涌入团播大军。
另一方面,流量时代,行业内卷式竞争和内容同质化,也在倒逼短视频平台和MCN机构将团播作为内容生态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其中,MCN机构和综艺制作团队的入场,使团播从草根狂欢转向专业化、工业化生产。例如,一些机构通过练习生选拔、舞蹈培训、场景设计等工业化流程,孵化出“银河系女团”等精品IP,形成新的流量入口。
“想吃空心菜,来了卖藕人”,团播通过“偶像养成”“组队PK”等玩法,满足了“Z世代”对社交参与感和情感共鸣的需求。比如网友可以决定选手唱什么歌、跳什么舞,还可以通过打赏等方式决定谁能上、谁退场。这种沉浸式体验和前所未有的“掌控感”,将情绪价值拉满,让不少网友直呼“上头了”。
不过,大河滚滚,往往泥沙俱下。比如,目前有不少团播的内容以“热舞+PK”为主,大量跟风模仿导致内容趋同。部分MCN机构采用“软色情”擦边、虚假人设等手段博眼球,出现刷量、刷榜等行为,尽管平台加强审核,依然出现漏网之鱼。未经授权使用音乐、影视片段等版权问题不鲜见……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化,是团播行业实现“长红”的必由之路。
团播爆火,一些机构挣得盆满钵满,有的主播日入百万元。然而,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不容忽视。据报道,行业头部主播占据70%以上流水,底层主播月收入不足万元,甚至被机构以“保底工资”为名变相压榨。
当前,团播行业正处于从“流量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的关键期,唯有通过内容创新、生态优化、监管协同,才能实现从野蛮生长到绿色发展的跨越。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徐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