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上空升起了蘑菇云。
那是人类第一次使用原子弹,整座城市一瞬间化为焦土,人类首次见识了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
正因其巨大的毁灭性,爆炸后一度传言,“百年内会寸草不生”。
然而八十年后的今天,广岛不仅绿树成荫,植物生机勃勃,且还发展成为一座超百万人口的城市。
那么,为何广岛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恢复生机呢?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国B-29轰炸机“伊诺拉·盖伊”号在日本广岛市上空投下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那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小男孩”长3米、直径0.7米、重约4吨,在距地面580米空中爆炸,释放出相当于1.5万吨TNT炸药的巨大能量。
爆炸瞬间产生的火球温度高达4000摄氏度,强光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冲击波以每秒280米的速度摧毁一切。
在爆炸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所有建筑物被完全夷平,近7万人瞬间蒸发或碳化。
广岛市7.6万幢建筑物中,4.8万幢完全毁坏,2.2万幢严重受损,整座城市化为废墟。
当时广岛约有35万人口(包括居民、军人和通勤者),爆炸当天就有约8.8万人死亡,5.1万人受伤或失踪。
当时许多人忍受不了高温的炙烤跳入河中躲避,但不知道是河水在高温炙烤下已经沸腾,跳下水的人均被活煮,状况惨不忍睹。
爆炸后,幸存者的日子也不好过,开始遭受神秘疾病的折磨。其实所谓的神秘疾病,就是急性核辐射病。
当时医院里满是“嘴巴被烧黑、僵硬不能说话”的病人,他们的皮肤布满红点,白细胞计数急剧下降。
由于当时医学界对辐射伤害认识不足,那些症状令医生束手无策,许多人痛苦地死去。
更可怕的是,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与雨水结合形成“黑雨”,使未直接暴露于爆炸的人也受到了辐射伤害。
正是如此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广岛蘑菇蛋爆炸后有专家指出,那块土地或许百年内寸草不生,然而真是如此吗?
其实并非如此。
爆炸后仅一个月,调查人员就在核爆中心附近发现了170棵幸存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距离爆心仅1公里的银杏树。
那些银杏树不仅存活下来,还在短时间内重新萌芽,且未出现明显畸形生长。
那一现象震惊了科学界,那些幸存的银杏树因此被称为“希望的使者”。
那么,银杏树为何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这与它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有关:
1、银杏树拥有坚硬的树皮,阻挡住了核辐射,有效保护住了内部组织。
2、银杏树的形成层埋得深,只要主干一部分没死,就能迅速萌芽。
3、银杏树体内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能抑制细胞坏死。
继银杏树之后,鱼腥草也冒了出来。
与银杏树一样,鱼腥草也有着发达的根系,繁殖快,能耐短时间微量辐射;它不是最强,却是最不怕死的一类。
再后来,竹子、芍药、金银花、红景天、甚至一些松茸也开始恢复。
原本大家预料的百年内寸草不生,谁知进过去半年时间,广岛大地上已经生机勃勃了。
原来,植物对核辐射的耐受远超人类。
数据显示,人类的DNA只要受损3%就可能发生致命变异。
而植物不同,植物的每个细胞里都存有完整的遗传蓝图,即使某部分被杀死,其他细胞也能立刻顶上。
植物的复活,一下子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植物不仅能够净化空气,更能够改善环境和生态。也就是说,植物的繁盛,离人类的生存就不远了。
正因为植物强大的活力,一下子打破了专家“百年内寸草不生”的预判,1946年冬季,一位英国官员在给英国高层的电报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银杏抽芽,所有士兵都停下来,不说话。”
众所周知,核元素的半衰期很长,也就是要完全分解需要很长时间,别说一百年,甚至有的还需几万年。
那么广岛的蘑菇蛋后,怎么好像没事一般?这里有个概念需要注意,那就是原子弹的爆炸和核电站泄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就像一声炸雷,瞬间爆发,几秒钟释放全部能量;后者是慢性中毒,像个破水管,一滴滴往外渗。
小男孩在爆炸的一瞬间,几乎将90%以上的高浓铀直接转化为能量,核反应彻底完成,剩下的放射性残留其实很少。
有个被广泛引用的衰减规律叫“七分之一规则”:即核爆一小时后,辐射水平是最大值的1/7;一天后是1/49;两天后是1/343……
也就是说,核爆后第一天确实很恐怖,但第三天就已大幅下降,第四天更低,到了第七天,普通人短时间内走进现场也不至于立刻致命。
当时专家之所以说,“百年内寸草不生”。主要是看到爆心3000度的高温已经将所有生物、植物毁灭了,以为连根部也烧焦了,无法生存了。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一点:生物的复原能力,比人类要强得多。
另外,当时专家说出那样的言论,还有两重含义:
其一,站在美国的角度,那样的言论可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确定其“霸主”地位,毕竟当时只有没有有蘑菇蛋。
其二,站在日本的角度,越是越严重的言论,越能够博得国际社会的援助和同情。
其实,除了核爆释放了大量的能量,消耗了大量的浓缩铀外,广岛核辐射的快速消退,还有几个原因:
1、580米高空空爆,很多放射性尘埃被平流层带走,真正沉降到地面的裂变产物要少很多。
那样的话,自然也就减少了核辐射。
关于为何要在580米高空引爆,其实也是有讲究的,关于这一点,文史君在文章《1945年,为何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要在离地580米的高空爆炸》中有解读,感兴趣的读者可点击文章标题进行阅读。
2、日本广岛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在爆后三个月内经历多次暴雨,将可溶性的放射性离子冲入河道、最终汇入大海。
3、广岛市区呈三角洲平原,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限制了污染物的横向扩散。
日本环境省持续监测显示,1946年底,广岛市中心的γ射线剂量已降至自然本底的2倍以内;1951年全面恢复到爆前水平。
如今,广岛市总人口119万。走在街头,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有世界级电车系统、清洁的街道和完备的城市绿化带,让人根本想不到80年前还遭受过巨大磨难。
读者们,关于“广岛核污染为何消除很快”,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