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在增多,应该大家都有体会,因为很多粉丝反映非法的违规的网贷催收越来越猖獗,他们也能准确的说出借款人亲朋好友的信息,而且还定向的发送各种骚扰式的催款信息。同样现在大家接到的垃圾电话也是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能够准确讲出电话主人最近所做的事情。
不过网警也在行动,最近公安部门公布了两个案例,也让大家看到了侵犯个人信息的骗招和处罚。除了网络上利用Python技术偷取个人信息,现在在严打,其他线下偷取个人信息的事件也不少,其中不少公司还是打着法律服务的名义,买卖公民的个人信息呢!
浙江省网警打掉了一个非法查档服务商,委托人是一家法律服务咨询公司,他们想进行催收和起诉,但是缺少欠款人身份信息,那么也就意味着很难立案以及很难催收。于是双方勾结,非法查档服务商利用自己的技术便利,以每次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价格收取“调档费”。现在这种行为属于刑事犯罪,因为他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
如果是一笔合规合法的借款,一般都会有着完备的合同,清晰的资金流水,以及借款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扫描件等等。这些信息如果完备是足以可以到法院立案的,不存在任何的立案障碍。那么在这个事件中,为什么他们要花钱购买呢?
很有可能他们其实就是网络非法借款合作的催收公司。因为本身是一个违规的网贷或者其他性质贷款,最终他们缺乏借款人的信息以及借款资料,所以就会找那些非法的信息商调取资料,又伪造一些有着所谓电子签的借款合同,到法院进行起诉,或者经营性非法催收。这才是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
现在非法催收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他们利用借款人不懂法律,或者不能及时维护自己权利的漏洞。还是进行各种违规的催收,如果催收无果,他们就会想着办法进行批量起诉,因为据数据调查,很多借款人接到立案通知后不会及时应诉,也不知道如何应诉。那么有可能在缺席的情况下,形成有利于催收方的判决。
有了法院判决,他们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将欠款人信息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续很有可能不但能拿回欠款,还能得到高额的罚金以及高额的罚息。未来一定要严打非法催收,更要严打那些非法起诉。面对违规违法的网贷或者其他欠款,借款人也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反击,包括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及积极在法院应诉。否则有可能陷于自己于不利之中!
另外在甘肃金昌公安局,也披露了一起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案件。房产销售人员得到公司系统内登记的各种买房联系人的信息,于是将售楼部登记的户主姓名、联系电话、房屋地址等个人信息非法提供给他人方某,方某于是将这些信息卖给做新房装修的相关人和公司。这些公司于是开始定向的打所谓的营销电话。通过贩卖信息,各方都进行了获利。
我们可以想象,这些公民的个人信息经过贩卖之后,后续有可能就会大规模的被卖来卖去。卖家具的、房屋出售的以及各种推销诈骗电话也会接踵而来。轻则对民众的生活造成骚扰,重则可能还会受诈骗而失财。所以打击这种犯罪还是要从重从快。这个贩卖个人信息的黑江湖,就是要严厉打击、持续打击,绝不能手软!
下一篇:男人如何看待妻子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