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询问周总理:“如果蒋介石先生回到了大陆,你们准备考虑给他一个什么职务?部长吗?还是别的什么?”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了打破西方孤立中国的图谋,周总理决定率领中国外交代表使团走访东南亚各国。
将东南亚作为首访国家,一来这里毗邻中国,历史上长期和中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二来东南亚也刚刚从殖民国家解放出来,两国有着共同的发展共识。
1956年的12月9日晚上,加尔各答的上空星光璀璨,印度为周总理举行了欢迎晚宴。
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曾问周总理:“台湾问题,贵国政府准备如何应对?是发动战争,还是和平谈判?”
周总理微笑着回答说:“目前来说,中国政府执行的是和平谈判。如果岛内的蒋介石先生希望两岸统一,他可以居住在中国的任何地方,家乡,南京都行。”
接着,这名记者又问:“如果蒋介石先生回到了大陆,你们准备考虑给他一个什么职务?部长吗?还是别的什么?”
周总理说:“部长职务,恐怕不能供着这尊大佛,绝不能低于国家总理。”
周总理的许诺震动了国际,知名人士,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学者纷纷给予了周总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一个不计过往的好领袖。
中国政治家从事政治,向来讲究一个从长计议。
其实,在中国政府内部,早在周总理许诺之前,就已经转变了对台工作方针。
一是由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海,武力解决没有现实性的可操作性;
二是中国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工业化上。
在此背景之下,中共就派出了特使曹聚仁。
曹聚仁是一个媒体从业者,在民国年间是“非国非共的中间派”,还和蒋经国保持着不错的私人关系。
另一方面,在香港暂时居住的曹聚仁,对于解放军的军纪非常欣赏,称赞扬“解放军纪律严明,真正的秋毫不犯”。
这年的7月1日,曹聚仁回到了北京,邵力子前往迎接随后入住新侨旅店。
7月13日,周总理接见了曹聚仁,和他相谈甚欢。
起初,蒋介石对于曹聚仁出访北京,情绪是非常负面的。
然而,蒋介石这个老谋深算的政客,也并未完全断绝和曹聚仁的接触。
次年一月,曹聚仁还多次写信给蒋经国,建议他派人来大陆进行考察。
信中还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六个可能性。
其中包括台湾回归以后,除了外交权交给中央以外,其余的财政权、人事任免权,都可归属蒋介石,甚至还允许国民党保留一定数量的军事武装。
另外,中共还允诺可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不向台湾派出特工,不破坏台湾的稳定。
可是,心存疑虑的蒋介石不肯低下自己的头颅,没有答应这些条件。
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不会中国完成统一,派出了亲美人士游说蒋介石,这也许是蒋介石的另一个顾虑。
参考资料
《冷战阴云下的记者与特使》 新闻与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