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一坑四弹技术,非常流行,不仅仅是美国、欧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陆续提出了舰艇一坑四弹技术。即便是海峡对岸的台湾省,也推出了自己的一坑四弹技术。那么,解放军海军,为何一直没有装备自己的一坑四弹。我国拥有一坑四弹的技术,也推出了各种外贸出口型。那么,解放军海军为何没有装备、使用呢?
欧洲紫菀系列防空导弹
首先,我们聊聊世界上的几种一坑四弹技术,例如美国的海麻雀、欧洲的紫菀15、俄罗斯的9M96E1防空导弹等等,都能够一坑四弹。一坑四弹技术,就是在一个垂发单元内,装填4枚中近程防空导弹,在防空密度上,全面提升。从理论上来说,防空火力能够提升4倍。但是,仅仅是理论上,在实际防空作战中,采用一坑四弹技术以后,防空射程也会明显下降。
我们以欧美防空作战为例子,美国海军的MK41垂发单元,能够装填标准2、标准3、标准6等不同的防空导弹和拦截导弹。其中,标准2后期改进批次,最大射程160多公里。标准3拦截弹,最大射程达到了500公里。采用海麻雀系列防空导弹,能够一坑四弹。不过,防空射程会迅速下降到了50公里,而且这个射程,水分很大。
海峡对岸海剑2防空导弹
增程型海麻雀防空导弹,最大射程50公里,最大速度3.6马赫,全重280公斤,最大机动过载50G。不仅仅是美国,欧洲的紫菀系列防空导弹,也是类似的情况。紫菀30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20公里。后期的改进型,号称能够达到150公里以上。如果装填紫菀15系列防空导弹,能够一坑四弹。
紫菀15防空导弹,全长2.6米,直径0.36米,全重310公斤。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30公里,最大过载50G。由此可见,无论是美国的增程型海麻雀,还是欧洲的紫菀15,都会出现射程“天花板”。请注意,即便是这个射程,也是“水分”巨大。导弹飞行过程中,很长一段距离,需要依靠惯性飞行,加速性和机动性明显不足。
日本新一代23式舰空导弹
在治安战中,对付各种小目标,非常合适。但是,如果面对攻击力极强的反舰导弹或者其他弹种,增程型海麻雀、紫菀15都是有心无力。在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发射标准2或者紫菀30。
解放军海军与欧美各国海军的主要目标,完全不同。解放军海军,需要面对大规模高强度作战,无论是防空作战,还是拦截作战。都需要直接面对强敌,在这样的作战模式下,解放军海军根本不需要一坑四弹技术。对于现阶段的解放军海军来说,一坑四弹技术属于“鸡肋”。
我国红旗16系列防空导弹
在远程防空作战方面,解放军海军主要依靠红旗9B。中程防空作战方面,主要依靠红旗16C或者红旗16F防空导弹。早在珠海航展上,我国已经推出了HT-1E型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每个发射单元内,能够装填4枚FM3000N防空导弹,最大射程45公里。
从理论上来说,FM300N防空导弹,非常适合作为解放军海军的一坑四弹方案。但是,现阶段的解放军海军,完全用不上。毕竟,解放军海军的作战任务,完全不同。不仅仅是解放军海军,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也明显发展依靠美国的增程型海麻雀,已经有心无力。面对解放军部队的鹰击12、鹰击18、鹰击83K、鹰击21等弹种,增程型海麻雀忙不过来。
我国FM3000N防空导弹
2025年,日本推出了全新的23式舰空导弹,采用一坑一弹模式,最大射程100—200公里之间。无论是框架设计,还是气动布局,与俄罗斯的施基利系列、中国的红旗16系列,非常接近。由此可见,日本在逐步放弃使用增程型海麻雀,以23式舰空导弹、标准2防空导弹为主。一坑四弹技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作战目标的实力。
我国各种不同的反舰导弹
如果作战对象非常弱小,无法对自身舰艇,进行大规模集群打击。那么,一坑四弹技术,确实已经足够使用。不过,如果是世界强国之间的大决战,一坑四弹技术,确实作用不大。海峡对岸的康定级护卫舰上,采用了32单元华阳垂发系统,每个发射单元,能够装填4枚海剑2系列防空导弹,最大射程30—40公里,类似于欧洲的紫菀15系列。
珠海航展上的一坑四弹技术
现阶段的解放军海军,需要面对大规模的海空作战。无论是防空拦截密度,还是需要面对的目标数量,难度都非常高。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下,还是红旗9、红旗16的作战效率更高。我国具备研发一坑四弹技术的能力和条件,一直没有推出解放军自用型,作战需要才是关键。
我国红旗11防空系统,一车八弹
关于我国海军各型舰艇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