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西游记》老少谐宜,而且想象力丰富,十分值得入手。在《西游记》中有太多的桥段精彩纷呈,有很多细节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譬如我们发现在取经路上,孙悟空遇到的神仙对猴子的态度,那不是一般的恭敬,但凡猴子有需要,他们都竭尽所能进行帮助。反而是那些妖魔,从来不卖孙悟空的帐,对猴子大闹天宫的伟业不屑一顾,甚至专门拿孙悟空当弼马温这件事开玩笑,让猴子怒不可遏。
西游记
按理说神仙要比妖魔实力强得多,地位也高得多。那么为什么这些神仙对猴子恭敬,而那些妖魔反倒瞧不起孙悟空呢?下面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 其实整部《西游记》就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取经。所有的人物与情节也围绕着取经。孙悟空是取经的核心人员,他的一切其实都跟取经有关系。譬如他必须精通各种神通,如筋斗云,地煞七十二变,护身法,避火诀,避水诀等等。以便为保护唐僧服务。
猴子的成长其实都在哪些顶层大佬的关注下进行的,想要猴子走什么样的路,只要设置几个小花招来驱使他就可以,孙悟空太过单纯,并没有想过事件背后的事情,或者说当时只是当局者迷,想必他成佛之后,有了空暇,会想出背后的关窍所在。
就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大家也注意到了,吴承恩先生用的是一个“闹”字,这个闹就注定了他在天庭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一场闹剧,并不会跟天庭带来很大的危机。而回顾历史,历代农民起义,哪怕陈胜吴广这些底层农民,他们的所作所为,历史学家也从来没有冠之一个“闹”字。
陈胜吴广
由此可见,孙悟空在天庭的一番操作,其实是人家高层故意设置的一场迷局而已。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孙悟空的确有资格也有资本傲视三界,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妖精都有孙悟空的能力与背景的。
二 他从五行山脱困后,就开始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在路上当然遇到很多妖魔鬼怪,孙悟空本以为亮出自己的身份与履历,一定会将这些妖魔吓跑,或者让他们乖乖地将唐僧送出来。毕竟他曾经也是妖魔,与这些妖魔也算是一脉相承。
孙悟空心想我又有本领,又有地位,还曾经在一个圈子里厮混过,按理来说这些阻碍取经的妖魔,一定会给自己几分薄面,乖乖地将唐僧送出,说不定还能冰释前嫌一起喝一顿酒。岂料,这些妖魔个个都不识抬举,不识时务,认不清三六八万。
更可气的是将孙悟空损得一无是处,尤其是当孙悟空说他当年曾经大闹天宫时,人家往往嗤之以鼻,反而以弼马温来回敬他,结果每次都让猴子下不来台,暴怒之下与妖精们死磕。然而这一交上手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这些拦路的妖王个个都有本领,或者法宝,随便哪一位都不是猴子轻而易举能应付得了的。
猴子
于是乎,孙悟空发挥专长,利用变身法潜入洞穴,或者向路边的山神土地问询妖精的来历,从而找对应的神仙来解决。久而久之,猴子自己倒总结出一些规律:
若是天魔,解与玉帝;若是土魔,解与土府。西方的归佛,东方的归圣。北方的解与真武,南方的解与火德。是蛟精解与海主,是鬼祟解与阎王,各有地头方向。我老孙到处里人熟,发一张批文,把他连夜解着飞跑。
知道妖精的背景,问题就好解决了,按照上面总结的规律,猴子就开始摇人,结果无论他求到谁,人家都非常客气,有的焚香敬茶,有的给出相应法宝,有的甚至亲临,很少有神仙去敷衍他。
三 那么为什么妖魔看不起猴子,而神仙们对猴子如此尊敬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孙悟空虽然与天庭决裂过,但是天庭给他的封号却没有免除,也就是说他仍然是天庭的齐天大圣,而顾名思义齐天大圣与玉帝平起平坐。这些神仙其实是给玉帝面子。
天庭神仙
其二,孙悟空取经一事对师徒几人来说还算比较隐秘的事情,但对于三界的那些大佬其实则早就公开。甚至为了达到效果,还有人将它传播出去,大家经常见到妖精们随口说道:几年前,家人讲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吃他一块肉可以成圣不老。可见,取经一事早在妖精圈里散布出去。
而神仙圈的信息恐怕传播得更早,在毗蓝婆与孙悟空的一番对话中可以看出端倪:
行者道:“你怎么就认得我是大圣?”毗蓝婆道:“你当年大闹天宫时,普地里传了你的形象,谁人不知,那个不识?”
按理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对于天庭来说,是极不光彩的事情,天庭为何要传播过去,再者孙悟空的轨迹一向很固定,就只是在天庭与花果山之间乱窜,从来没有漫无目的的逃跑,也没有必要张贴海捕公文。那天庭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暗示这些神仙,孙悟空是什么样的人,肩负什么使命,以后但凡猴子求助就不能推脱。
菩萨
其三,这点更是明显,观音菩萨曾经允诺猴子“叫天天应,叫地地灵”,之前已经详细解释过这句话其实是玉帝的承诺,有了这句承诺,试问天下哪位神仙敢不给猴子面子呢?所以凡间的神仙对于孙悟空的面子一定要照顾,对所求的事情不能推脱。
而那些拦路的妖精绝大多数都是佛派请来充当劫难的,如果跟孙悟空穿一条裤子,你好我好,那还叫劫难吗?即便是熟识也要装作有仇的样子,因此必须诋毁孙悟空,让猴子恼怒,这样才像劫难。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