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中午好,我是帮主郑重。最近全球资本市场被一股"数字现金"热潮席卷,稳定币概念股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但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散户在疯狂追涨,基金却在偷偷撤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
首先得搞清楚,这个让市场疯狂的"稳定币"到底是啥。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加密货币世界的"定海神针",通过锚定美元、黄金这些稳定资产,让价格不再像比特币那样上蹿下跳。比如Circle公司发行的USDC,每一枚都对应着银行里实实在在的美元储备,这就解决了传统加密货币波动太大的痛点。
最近的市场有多疯狂呢?Circle作为美股稳定币第一股,6月初上市时发行价31美元,短短三周就涨到263美元,涨幅接近750%,市值一度超过470亿美元。韩国的Kakao Pay更夸张,一个月内股价翻了三倍,但就在散户蜂拥而入的时候,全球基金却在抛售,主力资金净流出超过40亿韩元。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让我想起了当年元宇宙概念炒作时的场景——散户追得热火朝天,机构却在悄悄撤退。
为啥会出现这种分化?咱们先看看股价暴涨的逻辑。首先是政策东风,美国参议院刚通过《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必须100%用美元或美债储备,这等于给行业吃了定心丸。香港也不甘示弱,8月1日正式实施《稳定币条例》,京东、蚂蚁这些巨头已经开始布局跨境支付试点。政策利好就像催化剂,点燃了市场预期。
其次是技术想象空间。稳定币不仅能让跨境转账从3天缩短到3秒,手续费还不到传统银行的1%,这对跨国电商、金融机构来说简直是革命性突破。德意志银行预测,到2028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Visa+万事达卡。这种诱人的蛋糕,谁不想分一口?
但热闹背后暗藏风险。就拿Circle来说,虽然股价涨得欢,但做空比例已经超过25%,相当于每4股就有1股被看空。"木头姐"的ARK基金更是在高位套现3.33亿美元,直接导致股价暴跌40%。这说明机构并不认可当前的估值,他们更看重的是——
第一,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Circle的主要收入来自储备资产的利息,比如把用户的美元拿去买美债,但56%的收益都分给了Coinbase,自己真正能赚到的钱有限。而且随着监管趋严,储备资产的选择范围会越来越窄,利润率可能进一步压缩。
第二,竞争加剧的压力。美国《GENIUS法案》虽然给稳定币开了绿灯,但也意味着更多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入场。像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这些巨头一旦发力,Circle这种纯技术公司的市场份额可能被蚕食。
第三,政策的不确定性。虽然香港和美国走在了监管前列,但内地目前还没有放开稳定币交易。A股相关公司大多是蹭概念,真正能落地的业务少之又少。比如海联金汇最近因为稳定币概念涨了一波,但筹码已经开始向上发散,底部获利盘在悄悄离场。
再看看韩国的Kakao Pay,表面上股价翻倍,但母公司Kakao正陷入创始人操纵股价、高管套现等丑闻,公司治理存在重大隐患。这种情况下,基金抛售其实是在规避潜在风险。
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这波稳定币热潮有三个关键观察点:一是政策落地节奏,香港8月1日生效的条例、美国GENIUS法案的细则,都会影响板块情绪;二是资金流向,主力资金在板块内快速轮动,拉卡拉、四方精创这些真正有技术储备的公司可能更持久,而纯概念炒作的股票随时可能回调;三是估值合理性,目前A股稳定币概念股的市盈率普遍高于金融科技行业平均水平,需要警惕情绪退潮后的估值回归。
最后我想说,稳定币确实是未来金融科技的重要方向,但现在还处于"画饼"阶段。就像当年移动支付刚兴起时,真正活到最后的是有场景、有技术的公司。作为中长线投资者,咱们不妨多观察政策落地情况,等行业格局清晰了再入场也不迟。毕竟,投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
我是帮主郑重,关注我,带你用20年财经记者的视角看透市场本质。咱们下次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