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平津战役的尾声阶段,北平的国民党守军早已无力反击,在解放军“围而不打”的情况下,双方进行了商谈,最终千年古都北平得到了和平解放。
九个月后,当毛主席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所有人都一阵激动。
北京为什么会成为首都呢?不为人知的是在最初选定首都的时候,毛主席对别的城市还有考虑,但最终中国还是将北京确定为首都。
一、最初选定哈尔滨
毛主席空闲的时候经常欣赏中国的地图,在他的眼中,中国的全貌犹如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雄鸡。每当视线转到东北部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定位到哈尔滨的位置。
1945年8月15日,哈尔滨在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的奋战下获得了解放,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终于脱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曾经被压制的光芒又重新彰显了出来。
虽然饱经沧桑,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哈尔滨还是在那段时期建立起了大量的工商企业,当时与外界的贸易交流更是让这座城市保持着不朽的生命力。
最重要的是,哈尔滨是当时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与其他的城市相比起来较为稳定安全。再加上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就位于哈尔滨,也有过丰富的经验,这更是成为了中共中央迁往东北的考虑之一。
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哈尔滨的条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哈尔滨的位置距离苏联近,能够获得苏联的支援帮助,这对建设来说自然是好事。
经过综合考虑,毛主席认为哈尔滨是首都的不二之选,于是便初步决定了新中国就从哈尔滨作为起点。
虽然将哈尔滨作为首都有种种优势条件,但当时中共中央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转移到哈尔滨绝非易事,路途遥远且不说,路上还有可能遇到许多特殊情况。
因此,在转移到哈尔滨之前得暂时选定一个地方,而在对距离和环境的综合考量下,就选定了河北承德作为临时所在地。
但当时国内内战情况紧张,一度耽误了迁往东北的进程。在辽沈战役的前夕,林彪就曾致电请示关于迁往东北的事宜。
可大局当前,毛主席不得不以当时的情况为主。中央暂时不能离开关内,毛主席自然也要留下。
但迁往哈尔滨的进程仍然没有停止,所有人都期待着新中国能够尽快成立。可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1945年时国民党仍然占据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美国的支持下,他们竟又在东北“卷土重来”。还未等党中央全部迁往东北,国民党就占据了交通要道。
1949年,毛主席和周总理经过几轮周折,才将那些要商讨建国的人士安全地转移到了哈尔滨。不过,此刻国内的形势将迎来新的变化。
同一年,随着国内各地相继解放,一切便有了新的转机。
二、局势变化,选择变多
随着局势有了新的变化,毛主席的目光长远,不单单限于哈尔滨做选择,反而放眼全国,选出了几座备选城市。
毛主席从山西到河北的路上就早已思考起了到底要将哪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他想到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定都,心里也渐渐地浮现出几个城市的名字。
1949年元旦刚过,王稼祥就趁着空闲的时候特地去看望毛主席,此时的毛主席还在为首都选定的事情感到感到纠结,看到王稼祥上门他很是高兴,便热情地招待王稼祥坐下。
“稼祥,你来得正好,我有件大事正不知道跟谁商量,你就来了。”毛主席说话间也坐下,又接着说道:“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认为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好?”
“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朝代在西安、开封、南京和北平这些地方定都,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定,但这些城市都可以当做参考。”
王稼祥也早就在考虑这个事,听了毛主席列举的这几个城市,他陷入了沉思。
“南京不太合适。”王稼祥一出声,毛主席便饶有兴趣地准备听他接下来的见解,王稼祥便接着解释道:“南京的位置离东南沿海太近,从现在外面的局势来看,很难保证南京不受到影响。”
王稼祥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上出发,认为南京不适合做首都。毛主席对王稼祥的分析很是认同,便再次询问其他城市的意见。
但王稼祥并没有直接说出他认为合适的城市,反而是又对西安不适合的地方做出了解释:“西安也不适合。现在沿海和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正猛,西安的位置太靠西了。”
毛主席认为王稼祥的话言之有理,紧接着又向他提问:“那在你看来洛阳和开封如何?”王稼祥摇了摇头:“这两个虽然都是有名的古都,但地处中原,它们的发展是长期的工作。”
王稼祥学识渊博,几乎所有的方面他都有所考虑,如此看来,这些地方作为首都都不太合适。毛主席很是认同他的说法,又想知道王稼祥心中最理想的首都是哪里,他便好奇地问:“那你认为应该在那个地方建都?”
“主席,您还没问刚刚提到的最后一个城市。”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认同,王稼祥也是再受鼓舞,兴致勃勃地卖了个关子。
毛主席心中了然,便再次提问道:“北平如何?”王稼祥迅速接话:“最合适的首都选址,就是北平。”
南京、西安、开封以及洛阳等地都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但北平位于沿海地区,经济自然也跟得上来。更重要的是,北平的位置弥补了其他城市在战略位置上的问题。
光是经济和地理位置就已经占了不少优势,北平作为首都的合适程度不言而喻。
“稼祥,你提到的也是我所考虑的,我很认同你的分析。”毛主席肯定了王稼祥的意见,彼时还未解放的北平已成为了定都的第一选择。
1949年1月,解放军以强大的攻势压制住了北平的国民党守军,不久之后守军撤出,北平终于实现了解放。
1949年3月,在西柏坡的会议上,毛主席郑重地宣布:新中国的首都定于北平!
参考信息:
钟山风雨:新中国差点定都哈尔滨
上观新闻:为何选北京作为首都?毛泽东和王稼祥曾有这番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