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据半月谈日前报道,因为停车收费,导致矛盾纠纷频发。
比如,小区停车收费市场化。某小区公示市场调节收费标准为380元/月/车,引发小区业主热议。认为此收费价格,物业并未与业主进行协商。
比如,公共道路收费。一些车主认为城市公共道路不能“说划线就划线,并借此收费”,拒绝缴费。部分网友对收费行为却表示理解:如果不收费,整条道路的车位就可能被“僵尸车”占领,真正有临时停车需要的人反而停不了。
再比如,无人收费方式增多。“没看到收费路牌,停了1天就花了100多元”“支付操作繁琐,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App并绑定个人信息”“在规定时间内不缴,还要翻倍罚款”……
停车费看似事小,却备受关注。
当年,有座城市就是因为停车收费问题,引发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网友甚至用收费公司的名称予以调侃。
首先,停车费肯定是一个生活成本。对于开车人来说,已经交了不少费用,特别是燃油税当中的道路费用,现在再交道路停车的费用,自然觉得被薅了多次羊毛。
看起来停车费是几块几块的交,交的多了,也不用小视。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如果收费比较高的话,那是一笔不小的生活成本。
其次,人们也看重交费所得的服务是不是值得?也就是停车收费有没有性价比。比如有些小区,就只是划了一个停车的区域,几乎什么服务也没有,包括有时候车辆被他人划了裂痕,也不能发现与制止。
特别是有的小区还屡屡发生车位被占的纠纷,也得不到物业的有效化解。
还有停车场内的卫生保洁也不一定做得很好。
而在公共道路上停车就更是如此了。只管收费,没有什么可见可得的服务。
最后,就是广受人们质疑的收费理念问题。小区物业收费,当然是为了赚钱,但即使是赚钱,也要考虑小区居住的特殊性,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收费,要让人们停得起车。
毕竟对于现在一些小区来说,小区的车位还是比较稀缺和紧张的。这也是为什么小区车位不能整体卖给外人的原因所在。
而作为公共道路收费,就更要考虑其理念与动机了。一者,究竟是为了创收,还是为了盘活停车资源,解决停车难问题,从而方便人们有车位可停。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现在停车难是城市的一个大问题。
二者,如果是为了盘活停车资源,那么就得考虑几个问题。
一方面是免费收费的时长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时间太短,往往吃个几块钱的早餐,还要交几块钱的停车费,这可能就不正常了。
另一方面是收费的上限问题,最高一天应该收多少费合适。特别是有些需要过夜的车辆,其实并不影响停车难的问题,但往往所交的费用还是相当高的。
还有一方面是公共道路收费的区域,应该局限于核心区域,不能逮着一个地方就收费,那可能就不是解决停车难问题了。
比如有些稍远偏僻的一些公共道路,根本不用担心停车难的问题,也渐渐地划上了停车位,几乎让免费车位没有了空间。
说到底,就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停车收费,是不是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把握住了这点,就能很好的予以解决,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