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茜)地处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腹地的老龙河,西瓜的香甜早已声名远扬,而今一抹新“甜”正从这片土地上“探出头”。
5月2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组织的新疆设施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会在老龙河试验基地召开,连片的西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老龙河试验基地吊蔓西瓜长势喜人。记者刘茜 摄
在传统印象里,西瓜是“躺”在地里生长的,而走进老龙河试验基地西瓜种植大棚,这里的瓜藤不是“匍匐”在地,而是采用吊挂式种植方式,西瓜在空中“安家落户”。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根根牵引绳上,一株株绿藤攀爬而上,一个个圆润饱满的小西瓜悬吊半空,形成一片片独特的绿色“西瓜林”。
据介绍,这种“直立生长”的西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吊蔓西瓜”。通过吊蔓栽培、熊蜂授粉、环境精准调控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传统设施西瓜种植的产量提升,糖度稳定在13度以上,商品果率突破90%,通过错峰上市技术,每亩收益可达传统模式的2-3倍。
这里的西瓜为何这么“甜”?全靠科技栽培来“保鲜”。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西部中心西部特色瓜类育种与轻简化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朱迎春,与西瓜打交道已有17个年头。“设施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采用空中吊蔓密植技术,在不需要加温的条件下,五月到十一月都可以有西瓜错峰上市,提高瓜农收益。我们自主培育的中兴红6号、中农艳玉1号、早春翠玉、中兴红1号、中农彩虹1号等小果型西瓜品种,重量约在1.5公斤-2.5公斤,瓜皮薄、口感爽甜,是目前市场上的‘明星产品’。”朱迎春站在一株瓜藤旁,轻轻托起一个小西瓜,眼中满是自豪,“传统爬地种植每亩只能栽700株西瓜幼苗,现在采用立体栽培,每亩能种植近2000株,空间利用率提高了约两倍,亩产能达到3000—4000公斤左右。”
现场会上,朱迎春一边查看西瓜长势,一边给种植户们讲解,“咱们是采用单蔓整枝方式,一个蔓只留一个瓜,利于轻简化管理,更利于密植栽培。”
新疆设施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会上,与会嘉宾品鉴小果型西瓜新品种。记者刘茜 摄
虽说每株瓜藤只保留一颗瓜,但种植户的收入并不低。“这里的西瓜‘吃’着有机肥,‘住’着阳光房,‘睡’着吊绳床,长成后皮薄肉甜,瓜皮只有3到4毫米,用手轻轻撕就能撕开。市场价格也很诱人,一茬瓜至少可以卖到8、9块钱一公斤。”谈起吊蔓西瓜的前景,新疆豫盟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褚付义满是期待。
在现场会新品种品鉴环节,台上陈列的6个礼品西瓜新品种成为全场焦点。刀起瓜开,清脆的“咔嚓”声后,或绯红或金黄的瓜瓤渗出蜜露般的汁水,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清甜的芬芳。与会嘉宾化身“品鉴官”,从外观形态到果肉质地,从甜度数值到口感风味,进行全方位细致品鉴,对吊蔓栽培西瓜的品质赞不绝口,尤其对其高甜度、低纤维、绿色环保等特性给予高度评价。“这西瓜口感清脆,甜度高,销路一定很好!”前来观摩的商超负责人竖起大拇指。
看货、洽谈、定价、计划下单,在座谈环节,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负责人就如何进一步推动礼品西瓜产业发展建言。
种好“一颗瓜”,富裕一方人。老龙河地区种植西瓜历史悠久,这里产出的西瓜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4年,“老龙河西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19年,全国第6个、新疆第1个“中国西瓜之乡”落户昌吉国家农高区。
“以老龙河为龙头,昌吉国家农高区和西部中心合作,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节水滴灌、增施有机肥、使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不断提升西瓜的品质和产量,形成繁种、育苗、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树立起了老龙河西瓜的市场口碑,让老龙河西瓜远销全国各地。”昌吉国家农高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恩良介绍。
新疆设施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会上,与会嘉宾品鉴小果型西瓜新品种。记者刘茜 摄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良种良法配套”科技理念的集中体现。西部特色瓜类育种与轻简化栽培创新团队在去年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种植模式,采取缩小株距、密植栽培等方式进行试验论证。目前,两座试验大棚内的吊蔓栽培西瓜已进入采摘期。此项技术也同步在吐鲁番地区、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等地进行试验和推广。朱迎春介绍:“传统西瓜平均糖度约12%,我们培育的小果型西瓜品种,糖度稳定在13度以上,商品果率突破90%,且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果’。”
“‘产业瓜’不仅要种出规模,还要促进融合。”刘恩良表示,昌吉国家农高区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通过积极打造“西瓜+旅游+美食+文化”的新型业态模式,推进主导产业与旅游、文化、体验等深度融合,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西部中心副主任侯绍华表示,人才是培育好这颗“科技瓜”的核心“养分”。西部特色瓜类育种与轻简化栽培创新团队在西瓜育种和设施栽培领域成果卓著,团队研发的“春提早、秋延后”栽培模式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等技术为农户提供了标准化生产方案。团队坚持“科研+产业+农户”模式,真正实现了科技赋能农业。希望团队能立足昌吉老龙河西瓜优势产区,充分发挥“国家队”科技力量作用,通过科技赋能当地西瓜产业发展,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支撑昌吉老龙河西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这场观摩会,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育种、技术到销售,从传统到智能,一颗“金瓜”串联起土地、科技与人的共赢故事。